语言教学与研究

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

书讯

  • 蔡淑美、施春宏著《汉语基本知识(词汇篇)》出版

    <正>蔡淑美、施春宏著《汉语基本知识(词汇篇)》于2020年11月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汉语基本知识》系列(四卷本,包括语音篇、词汇篇、语法篇、汉字篇)中的词汇学分册。该书是遵从《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而编写的现代汉语词汇教程,对现代汉语词汇知识的基本内容和词汇教学的基本观念、重要原则、主要技能等方面做了系统而简明的介绍,目的是帮助国际汉语教师(包括对外汉语教师)和准教师理解并掌握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基本知识,

    2021年02期 No.208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 ]

简讯

  • 首届构式语法研究论坛成功举办

    司卫国;

    <正>2020年12月12日,首届构式语法研究论坛在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国际学术期刊Cognitive Linguistic Studies编辑部、《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与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认知语言学理论建设与汉语的认知研究"课题组协办。

    2021年02期 No.208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0 ]

  • “汉语国际教育线上教学模式与方法”大家谈

    巴丹;杨绪明;郑东晓;杜敏;邵明明;白乐桑;杜修平;李芳芳;汤天勇;高小平;万众;陈宏;孟凡璧;唐师瑶;史艳岚;杨一飞;朱赛萍;张海威;刘玉屏;

    <正>多元互动应是线上语言教学设计的重心教学生态环境的改变,使得线上教学表现出与线下教学迥然不同的互动样态。线上教学面对的是无生的屏幕,缺少肢体、表情等有"温度"的表达,加之网络信号不佳、学生回应不及时等,教师常有隔靴搔痒之感。因而需要将互动作为教学设计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以最大限度地还原线下课堂。建构"多元互动的线上教学模式"可从如下方面进行。

    2021年02期 No.208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9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4 ] |[阅读次数:120 ]
  • 基于预科汉语教学与测试的来华本科招生考试体系研究

    柴省三;刘涛;万莹;修美丽;

    随着来华本科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校对来华本科统一招生考试的需求日益迫切。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结业汉语综合统一考试的实施,为开发统一的来华留学本科招生考试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本文在对招生考试和预科汉语考试基本属性进行多维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对两类考试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提出了来华留学本科招生考试体系的构建思路。建议来华留学本科招生考试体系的开发以现行的预科考试和本科汉语入学水平测试、专业学能考试为核心框架,以满足高校来华留学本科招生的多元化需求。

    2021年02期 No.208 1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下载次数:8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8 ]
  • 来华留学预科教育的汉语能力标准

    王佶旻;

    来华留学预科教育的核心是汉语教学,其目标是使学生在预科结业后能够顺利地使用汉语进行本科阶段的学习和生活。随着预科教育的发展,制定有针对性的预科教育汉语能力标准成为了现实需要。本文回顾了国内外预科结业(本科入学)的语言能力标准及测试,在此基础上阐释了来华留学预科教育汉语能力标准的制定原则与方法,并以中国政府奖学金预科教育为例探讨了汉语能力标准的研究内容与过程。预科教育汉语能力标准应当包括语言水平等级描述、水平测验以及词表。语言水平等级描述为标准的主体部分,水平测验为与等级描述配套的测量工具,词表为标准的量化参考体系。

    2021年02期 No.208 2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58 ]
  • 来华留学预科汉语考试命题调查研究

    赵琪凤;

    预科汉语考试的命题质量,是该考试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命题员实际命题操作的角度出发,对预科汉语考试命题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预科考试命题员随着预科教学时间的增长,参与命题次数的增加,命题素养得到不断提升。同时,命题员也在有意识地反思和调整对命题技术的把握和运用。调查分析和访谈结果证明,专项的命题培训、严格的题目审改制度,以及命题员严谨的态度和不懈的努力,是确保多年来预科汉语考试题目高质量的重要条件。

    2021年02期 No.208 3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5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9 ]
  • 现代汉语“一个XP”结构的主观性

    尹常乐;袁毓林;

    本文从说话人的认识、说话人的视角和说话人的情感三个方面,研究"一个冲锋(就把阵地给拿了下来)"这类特殊的"一个XP"结构的主观性。说话人的认识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个XP"结构具有表示快速或突然的语义特点;带有"轻松达到目的"或"轻易造成结果"的意义;表达了说话人对于结果的出乎预料。从说话人的视角看,说话人通过选择"新信息—低信息值"这种有标记的组配方式,将新信息处理为后景资料,降低了新信息在语境中的权重,凸显了后续结果的重要性。说话人移情于事件参与者,通过"一个XP"结构表达自己对于正面结果的积极评价或者传递出对负面结果的否定情绪,体现出自己的情感。

    2021年02期 No.208 4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1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2 ]
  • 汉语连词在不同学术语域的聚合:多维度定量分析

    朱宇;胡晓丹;

    本研究考察现代汉语141项连词在文、史、哲、经、社、法六个学科逾1200万字语料中的词频分布,通过因子分析得到连词在人文社科期刊论文中呈现的四个聚合维度,分别配合表达如下语言功能:"文/白风格""理念评判""逻辑演算""条理与层次"。统计分析进一步发现:人文和社科两领域期刊论文的连词在"文/白风格"和"条理与层次"的表现上呈现出明确的分野,前者整体偏向文言风格、不凸显层次而后者偏向白话风格、层次分明。此外,在上述四个功能的表现上,人文学科的内部差异明显大于社科。

    2021年02期 No.208 5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5K]
    [下载次数:1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48 ]
  • 选择连词“还是”的使用限制及其语义特征

    袁梦溪;

    现代汉语选择连词"还是"能否用于陈述句主句,学界尚有争议。本文针对"还是"使用的语境展开语感调查与语料库调查,证实允准"还是"出现的既不是简单的陈述或疑问形式,也不是非真实性语境,而是句子是否表达言者的认知不确定性。绝大部分情况下"还是"排斥陈述句主句,是因为陈述句主要用于表达言者的确定性。一旦陈述句用于表达言者的不确定性,就可以允准"还是"的出现。由此提炼出"还是"具有"主观不确定性"的语义特征,这一特征也是"还是"与"或者"的区别所在。

    2021年02期 No.208 7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9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46 ]
  • 反预期标记“硬”“硬是”语法化的共时推演和对比探究

    殷思源;

    本文在共时语料的基础上,利用语法化"连续环境"理论,分别考察了"硬"和"硬是"由评注性副词语法化为反预期标记的环境和路径。文章发现"硬"的语法化是一个由[施事性]、[言者主语]、[可控]、[有界]等参数变化推动的重新分析过程,而"硬是"的反预期标记用法,则是受后接VP所指的困难程度和实现与否的影响,根据"质的准则"进行语用推理的结果。由于二者经历的语法化过程不同,因此不同阶段的语义特征也存在差异。

    2021年02期 No.208 8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1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0 ]
  • “再”的词义演变动因

    殷树林;李依轩;

    "再"在汉代由数词义衍生出"重复"义和"承接"义。南宋之后,"再"形成了两条演变路径:一条路径是由"重复"义衍生出"延续"义,再由"延续"义衍生出"程度变化"义;另一条路径是由"承接"义衍生出"补充、添加"义。"再"的演变是内外动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内部动因是词义之间的认知语义基础,其外部动因是汉语数量系统的调整,具体涉及数范畴"2"的调整和动量词的产生、发展。

    2021年02期 No.208 93-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8 ]
  • 动词目的义的释义模式及相关问题

    张苗苗;

    本文主要讨论动词目的义的释义模式。文章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目的义动词的释义,归纳出四种动词目的义的释义模式:模式一:"动作义+使/让+目的义";模式二:"为了/为+目的义+动作义"或"动作义+以/来+目的义";模式三:采用连动结构释义,即"动_1(动作义)+动_2(目的义)";模式四:采用动补结构释义,即"动词(动作义)+补语(目的义)"。同类词可能采用不同释义模式,不同释义模式有不同的适用环境,运用一定的句法操作手段可以实现部分释义模式间的相互变换。根据归纳出的释义模式,对少数动词的目的义释义提出了修改意见,以期进一步提高词典释义质量。

    2021年02期 No.208 103-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