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与研究

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

   4月15至16日,山东大学文学院在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举办了“古代汉语方言和通语学术研讨会”。这是国内语言学界首次以古代汉语方言和共同语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得到了学术界的积极响应。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新加坡社会科学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等46所高校或科研单位的八十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61篇。我校及山师大的三十多名研究生旁听了会议。山东大学副校长刘建亚教授出席了15日上午的开幕式并致辞,欢迎海内外代表的到来,并希望通过本次会议推动相关研究的发展和促进我校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开幕式由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郑春主持。

  开幕式结束后,进行了第一场大会学术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李蓝教授和新加坡社会科学大学罗福腾教授主持。85岁的山东大学钱曾怡教授以《呼应扬雄〈方言〉“蝇,东齐谓之羊”》为题进行了演讲,将文献记载与现代方言相结合,证明两千年前记录下来的方言现象在当今方言中仍然保留。台湾清华大学的张光宇教授以河南方言为例,细致地探讨了方言历史演变中的“鼻化运动”的类型和过程。中国社科院麦耘教授作了《汉语通用和方言的历史概说》的报告,强调现代方言的主体层次由通语覆盖而来,通语在各个时代不断影响着方言。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首席专家曹志耘教授介绍了“语保新动向”,特别是中央有关部门对方言保护的新精神和民间语保现状,并呼吁加强方言规划与规范化问题的研究。石锋教授发表了名为《词汇扩散和语言变异》的演讲,展示天津声调变化情况,证明音变通过词变得以实现。

 15日下午及16日上午,分组报告在两个分会场同时进行,五十余名与会学者就提交的论文进行了报告和互动。论文涉及从上古汉语方言到现代方言以及通语,涵盖方言和通语历史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多领域的研究。如中山大学范常喜教授结合新出楚简材料,对上古方言中曾使用过的两则出土语料作了辨析。中国人民大学吴永焕副教授讨论了“中原地区古铎药觉韵字今方言读同效摄”的现象和历时成因。山东大学张树铮教授分析了《续金瓶梅》的语言特点,论证近代白话具有书面通语性质。陕西师范大学邢向东教授探讨了晋语的时制范畴,以及晋语时制的性质特点。北京师范大学丁崇明教授梳理了“子”尾词、儿尾词、“AA”重叠词等三种派生名词的产生和发展。上海师范大学宗守云教授详细介绍了近代汉语“只顾”的词汇化和语法化情况。

   16日下午会议进行了第二次大会报告,由北京语言大学赵日新教授主持。江苏师范大学刘淑学教授作了题为《论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近代汉语中的读音分合——以〈万韵书〉为例》的报告,讨论了近代北方汉语中声母演变的一个重要问题。天津师范大学教授王临惠以《明实录》中的移民材料为基础,探讨了胶辽官话的形成问题。新加坡社会科学大学罗福腾教授展示了“‘雀’字声母演变的时间线”,引出了例外字的研究问题。

 第二场大会报告结束后,文学院岳立静教授主持了闭幕式,张树铮教授致闭幕词。他介绍了此次研讨会的筹备和进行情况,充分肯定了会议的学术意义。他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来形容这次会议,相信在春暖花开季节召开的这次会议,会成为古汉语方言和共同语研究的一个新的开端。

(张梦瑶)

上一篇:商务印书馆2016年度语言学出版基金评选揭晓

下一篇:“第四届韵律语法研究国际研讨会”在河南大学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