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语言的味觉词和温度词对客观现实的不同切分——语言类型学研究
伍铁平
摘要(Abstract):
<正> (一)国内外已有一些论文探讨不同语言中的颜色词对客观现实的不同切分情况①,但是关于味觉词在不同语言中的分合情况我们还没有见到一篇论文进行研究。本文试图填补这一空白,并兼及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伍铁平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 参看拙文《论颜色词及其模糊性质》,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年第2期。
- ② 见 D.Bolinger 著《Aspects of Language》(语言面面观)第2版,第198页等处,1975年,Harcourt Brace Janovich 出版社;主编: (语义研究的原则和方法),第80页,1976年,莫斯科出版。
- ③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语义分化都是社会原因造成的。有些是语言系统本身制约的结果,不一定能找到什么社会原因。如同是一个large,在英语中表示“大”,在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写作largo)、罗马尼亚语(写作larg)和法语中却表示“宽”,而在西班牙语(写作largo)则表示“长”。这只是反映一条总的规津,即亲属语言中的有些涵义不同的模糊词往往是同源词。关于这个问题详见拙著《模糊语言学》(北京师范大学,油印本,1986、1988年)第十一章《语言的模糊性和词源学》(部分内容载《外语教学》1986年第1期)。
- ⑨ ⑩ (11) 见巴拉诺娃等编《汉俄词典》,第325页,莫斯科,俄语出版社,1980年。
- (12) 程荣逵:《杂谈五味》,载1983年1月8日《光明日报》。
- (13) 刘应泉:《中药五味浅析》,载《百科知识》,1984年第9期。罗曼·雅可布逊做过试验:失语症者失去发某个音位的能力的次序恰好同幼儿学会发某个音的顺序相反(见他所作《儿童语言、失语症和语音普遍现象》,摩顿出版社,1972年)。这同上面谈到的味觉的获得与消失的次序相反,在类型上有某种对应关系。
- (14) 布依语还有,两个词表示“咸”。见《壮侗语族语言词汇集》,第282页,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5年,也许是借自近代汉语或现代汉语方言。
- (15) 上引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材料除标出者外均引自我国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
- (16) 见《新土英词典》,Redhouse 出版社,1968年;《袖珍英土、土英词典》,同上出版社,1975年。
- (18)追溯了汉语成语文献记载的《汉语成语大词典》(朱祖延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收了“趁热打铁”这个成语,但所举例仅引自现代汉语著作,没有一条引自古代文献。《辞海》收了这个成语,没有举例。《辞源》和《中文大辞典》没有收这条成语。
- (21)汉语中没有印欧语中比较级这种语法范礴,因为没有相应的语法形式表示“级”的语法意义(这是构成一个语法范畴的先决条件),而是用词汇手段表示“级”的意义。详拙文《就比较级和系统论在语言学中的应用给王还教授的一封信》(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1期)。这儿为了便于比较,权且用了原级这个术语。
文章评论(Commen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