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义关系在汉语汉字中的特殊组合
张清常
摘要(Abstract):
<正> 0.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基础,语音负载着语义,这是各种语言所共同的。最早,在一个词诞生的时候,语音跟语义的结合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就连象声词所模仿的声音也是主观上取其近似,带有任意性的。可是等到这个词的音和义已经结合之后,约定俗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张清常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②声韵调三结合的音节数目计算虽如此,实际上使用到的音节数目达不到这么多。我们只要着看“韵图”便一目了然。例如:现代汉语北京音系有声母22个,韵部18个,声调4个,结合成1584个音节。18个韵部实有韵母38个,结合成3344个音节。据刘泽先《北京话里究竟有多少音节》(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年)逐一落实.只使用了3021个音节。
- ③符定一《联绵字典》收双音节词语约27000个。朱起凤《辞通》收双音节词语约55000个。朱书收录的数目乃是根据它的索引计算的,索引共288页,每页5排,每排至多40个,总计为57600个。除去空白不足之处,估计为5500。个左右。数目如此庞大,因为符朱两书搜罗的材料时代从先秦到六朝,而两汉至六朝正是双音节词语激增之际。超出本篇讨论范围,所以不考虑符朱两书所收词语数目。 还有一点必须注意:双音节词语在古代没有规范的写法,为学者所苦,朱起凤因此发愤作《辞通》。搜罗宏富,异形多的,例如“陵夷”有26个,“陵迟”有56个,“委蛇”有74个。因此《辞通》虽有55000个双音节词语,实际数目当在10000个以内。
- ④ 《辞通》刘大白序。1932年。
文章评论(Commen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