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句子时序律和空序律对比探究On the principles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sequence demonstrated by Chinese and English word orders in sentences
王佳敏;王文斌;
摘要(Abstract):
本文借助“显体—背衬”理论,探察时间顺序原则和空间顺序原则对汉英语序的作用范围及其表现异同,并尝试从强弱时空性思维视角阐析其深层缘由。研究发现主要有二:1)汉英语言均倾向按时间先后依次排列两个或多个彼此关联、表达顺时范畴的行为事件,将事件核心前置于结果和时量补语或动量补语,遵从时序律,但两者均倾向于将焦点附加语、观点附加语或强调附加语前置于事件核心,遵守空序律。2)汉语受“背衬优先”认知定势影响,易遵循空序律,偏好将事件中的背景、附加语及副事件前置,表现出空间顺序正语序,该原则也适用于汉语特殊句;而英语受“显体优先”认知定势影响,偏爱将事件中的相关修饰性成分后置,表现出空间顺序逆语序。汉英语序分布差异根源于汉英民族的强弱时空性思维差异。
关键词(KeyWords): 时间顺序原则;空间顺序原则;背衬优先;显体优先;强弱时空性思维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语委2021年度重点项目“服务文明互鉴的外语教育学科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ZDI145-8)的阶段性成果;;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外语教育学’建设项目”的支持
作者(Authors): 王佳敏;王文斌;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包惠南2001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陈新义2019 《现代汉语空间格标的语序与功能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陈忠2020 汉英语序组织的变量竞争与调适机制,《语言教学与研究》第6期。
- 程工、杨大然2016 现代汉语动结式复合词的语序及相关问题,《中国语文》第5期。
- 邓云华、齐新刚2019 英汉因果复句主观化的历程和机制,《外语教学与研究》第5期。
- 丁健2014 汉语目的小句语序模式的认知理据,《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
- 高航2020 类型学视角下的名词谓语句考察,《外语教学》第3期。
- 宫同喜2014 英汉语图形背景语序比较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郭继懋1990 领主属宾句,《中国语文》第1期。
- 贺阳2008 汉语主从复句的语序变化与印欧语言的影响,《长江学术》第4期。
-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2007 《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黄希庭、郭秀艳、聂晶2003 认知加工中时间与非时间信息的相互关系,《心理科学》第5期。
- 蒋平2004 语言结构的空间顺序,《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第1期。
- 金立鑫2019 汉语语序的类型学特征,《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第4期。
- 康健2015 《汉语语序教学——遵循功能原则和概念原则》,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李可胜、满海霞2013 VP的有界性与连动式的事件结构,《现代外语》第2期。
- 李临定1984 究竟哪个“补”哪个?——“动补”格关系再议,《汉语学习》第2期。
- 李锡江2016 中国学生英语时间状语从句的语序分布与概念迁移,《现代外语》第5期。
- 李英哲2013 空间顺序对汉语语序的制约,《汉语学报》第1期。
- 刘宁生1995 汉语偏正结构的认知基础及其在语序类型学上的意义,《中国语文》第2期。
- 刘青2008 字法、句法与时间顺序原则之例外,《汉语学习》第5期。
- 刘月华、潘文娱、故韡2001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
- 骆小平、萧立明2002 英汉语序对比与翻译——《人民画报》中英文版对比分析,载杨自俭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马清华2006 关联标记的结构控制作用,《汉语学习》第6期。
- 潘文国2010 《汉英语言对比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 秦洪武2001 语言结构的顺序象似性,《外语研究》第1期。
- 任鹰2001 主宾可换位动结式述语结构分析,《中国语文》第4期。
- 沈家煊2019 《超越主谓结构——对言语法和对言格式》,北京:商务印书馆。
- 孙良明、金敬华2002 正确对待外来理论——谈对“时间顺序原则”的评价及运用,《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 王佳敏、王文斌2021 汉英时间词空间化特质及其语言蕴含共性,《语言科学》第2期。
- 王文斌2018 从独语句的存在看汉语的空间性特质,《当代修辞学》第2期。
- 王文斌2019 《论英汉的时空性差异》,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王文斌、李雯雯2021 中国高阶英语习得中的时间状语与一般过去时关系研究——以英汉时空性差异为视角,《外语教学》第4期。
- 杨维秀2007 英汉语序选择因素的语用综观论阐释,《外语与外语教学》第6期。
- 叶爱、金立鑫2020 英汉主从句语序分布对比研究,《外国语》第4期。
- 尹洪波2011 汉语目的小句的标记、位置及其解释,《语言科学》第4期。
- 张伯江2000 论“把”字句的句式语义,《语言研究》第1期。
- 张克定2007 英语there-结构的认知解释,《外语学刊》第2期。
- 张克定2009 图形—背景论视角下的汉语存现构式,《外国语文》第5期。
- 张璐2002 从东西南北谈汉英语语序所反映的认知过程,《语言研究》第4期。
- 张敏2019 时间顺序原则与像似性的“所指困境”,《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
- 郑丽娜2014 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汉语语序参数重设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第6期。
- Biber,Douglas,Stig Johansson,Geoffrey Leech,Susan Conrad & Edward Finegan 1999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London: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 Brazil,David 1995 A Grammar of Speech.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Chua,Hannah Faye,Julie E.Boland & Richard E.Nisbett 2005 Cultural variation in eye movements during scene perception.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 102(35):12629-12633.
- Diessel,Holger 2001 The ordering distribution of main and adverbial clauses:A typological study.Language 77(2):433-455.
- Diessel,Holger 2008 Iconicity of sequence:A corpus-based analysis of the positioning of temporal adverbial clauses in English.Cognitive 19(3):465-490.
- Greenberg,Joseph H.1963 Some universals of grammar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order of meaningful elements.In Joseph H.Greenberg (ed.) Universal of Language,73-113.Cambridge,MA:The MIT Press.
- Haiman,John 1978 Conditionals are topics.Language 54(3):564-589.
- Hasselgard,Hilde 2010 Adjunct Adverbials in English.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Ji,Shaojun 2010 The iconicity assumption and the functional distribution of English temporal adverbial clauses:A textual perspective.Journal of Pragmatics 42(12):3163-3171.
- Langacker,Ronald W.1987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ume I: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Langacker,Ronald W.2016 Baseline and elaboration.Cognitive Linguistics 27(3):405-439.
- Levinson,Lisa 2010 Arguments for pseudo-resultative predicates.Natural Language & Linguistic Theory 28(1):135-182.
- Light,Timothy 1979 Word order and word order change in Mandarin Chinese.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7(2):149-180.
- Lin,Jonah 2008 Locative subject in Mandarin Chinese.Nanzan Linguistics (4):69-88.
- Osgood,Charles 1980 Lectures on Language Performance.New York:Springer-Verlag.
- Tai,James H-Y.1985 Temporal sequence and Chinese word order.In John Haiman (ed.) Iconicity in Syntax,49-72.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 Tai,James H-Y.1989 Toward a cognition-based functional grammar of Chinese.In James H-Y.Tai & Frank F.S.Hsueh (eds.) Functionalism and Chinese Grammar,187-226.Washington: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 Talmy,Leonard 2000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Volume I:Concept Structuring Systems.Cambridge,MA:The MIT Press.
- Verschueren,Jeffery 1999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London:Edward Arnold.
- (1)目前学界对ground(背景、背衬)和figure(图形、焦点、显体)这对术语的汉语表达还未完全一致。为保持行文的统一,本文采用陈忠(2020)的表述,统一表达为“背衬”和“显体”。
- (2)国内外文献对于连动式的界定存在差异,国内更为严格,如要求动作事件之间没有连词(李可胜、满海霞 2013),而英语则常需借助“and、or”等显性标记连接两个动作事件。出于汉英语言对比上的方便,本文暂将此类结构也纳入讨论的范围。
- (3)若从事理逻辑出发,行为手段应该先于目的结果;若从心理顺序出发,目的意图应该先于行为手段(尹洪波 2011)。丁健(2014)则认为无论是目的先于行为,还是行为先于目的,实际上均遵循时序律,前者强调心理先后顺序,后者强调事理先后顺序。
- (4)汉语有时将处所后置,如“桌上有本书”可改为“有本书在桌上”,但这一转变是话题在一般空间顺序基础上,由于沟通需要,对一些语言单位的重新排列(李英哲2013)。英语存在句中若处所先行(多限于简单处所状语),也是出于强调目的。
- (5)英语各类附加语的后置率占比情况能进一步证明英语附加语的后置倾向性。但限于篇幅,恕本文难以详述这七类附加语并对相关例句展开说明。
- (6)目前有关汉语各类附加语语序分布的定量研究较少,仅刘宁生(1995)发现汉语偏重处所前置;宫同喜(2014)指出汉语时间状语的前置率为99%。
- (7)邓云华、齐新刚(2019)通过历时定量分析汉英因果复句语序发现,汉语因—果语序复句始终占据主导优势,而英语除了上古时期,其他时期均是果—因语序复句处于优势地位。
- (8)条件从句与话题所带标记相似,常可视作话题,具有前置倾向普遍性(Haiman 1978),尽管英语条件从句略微倾向于前置,但汉语条件从句的前置率明显高于英语。
- (9)黄伯荣、廖序东主编(2007:131)主张“汉语偏句表示行为,正句表示行为的目的”。汉语目的复句中的从句后置倾向似乎表明该类句子倾向于行为后置,即副事件先于主事件。
文章评论(Commen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