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分析A Pragmatical Analysis of Modality Adverbs
齐沪扬
摘要(Abstract):
语气副词在副词中是较为独特的 ,其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都与其他副词有较大的不同。本文认为 ,语气副词是表示语气范畴的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 ,在语气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归结为表述性功能、评价性功能和强调性功能三个方面
关键词(KeyWords): 语气副词;表述性功能;评价性功能;强调性功能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齐沪扬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张谊生(2000b:72)认为,语气副词的“最本质的特征就在于它们的表述性”,并认为如果不注意到这一点,对语气副词的特点和规律的揭示,“显然是不可能的”。
- ②这和张谊生的“全幅评注”、“半幅评注”的说法不同,参见张谊生(2000a:50)。
- ③沈家煊(1999)《不对称和标记论》中,在很多章节中谈到了肯定和否定的对立,如第三章“肯定和否定的不对称”、第四章“无标记否定和有标记否定”、第六章“极性词的肯定和否定”、第七章“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的消失”等等,在其他章节中,也多次论及肯定否定问题。
- ④例如沈家煊(1999:137)认为从命令发布者来讲,“允许—应该—必须”有强制程度的差别;从命令的接受者来讲,“同意—赞成—保证”有意愿程度的差别。
- ⑤否定词移位造成的语义等级的连续性还表现在同一组关联词语的位置差异上。如“宁愿……不(否定形式)”和“宁愿不……肯定形式”是不一样的,前者有强烈的取舍倾向,后者的取舍倾向则减弱至零,成为全部为所取的。比较:A、他宁愿自己受苦,也不能让群众有损失。B、他宁愿一夜不睡觉,也要把这篇文章写完。A句是取前句,舍后句;B句是前后两句全取。
- ⑥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可参见张谊生(2000b)。
- ⑦张斌《语气和口气研究·序》,《语气和口气研究》,孙汝建著,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
- 段业辉1995 语气副词的分布及语用功能,《汉语学习》第4期。
- 方梅1995 汉语对比焦点的句法表现手段,《中国语文》第4期。
- 房玉清1992 《实用汉语语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 贺阳1992 试论汉语书面语的语气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5期。
- 侯学超1998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
- 胡明扬1981 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中国语文》第5期、第6期。
- 黄国文1988 《语篇分析概要》,湖南教育出版社
- 陆俭明1982 现代汉语副词独用刍议,《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
- 马佩1987 《语言逻辑基础》,河南人民出版社。
- 孟 琮、郑怀德、孟庆海、
- 蔡文兰1987 《动词用法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齐沪扬2000 《现代汉语短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曲阜师范大学编写组1992 《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词典》,浙江教育出版社。
- 沈家煊1999 《不对称和标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
- 史有为1995 主语后停顿与话题,《中国语言学报》第5期,商务印书馆。
- 史有为1995 关于分类的依据和标准,《中国语文》第4期。
- 袁毓林1993a 正反问句及相关的类型学参项,《中国语文》第2期。
- 袁毓林1993b 《现代汉语祈使句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 张斌1998 《汉语语法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 张谊生2000a 《现代汉语虚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张谊生2000b 《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学林出版社
文章评论(Commen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