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与研究

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

  • “要不是p就q”句式及其修辞作用

    邢福义

    <正> 一“要不是p就q”句式是一种属于假设复句的句式。例如:(1)要不是我在场,她那小拳头就捶在小涛身上了。(杨保(?)《情感分析》,《小说家》1983年第2期104页)

    1984年01期 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1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329 ]
  • 与“象”有关的几个问题

    宋玉柱

    <正> 本文准备讨论三个问题,都与“象”有关。第一个是“象”的词性问题;第二个是“象……一样/似的”+谓词结构的句法分析问题;第三个是带“象”复句的分析问题。

    1984年01期 1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239 ]
  • 比较句中的“更”和“还”

    黄祥年

    <正> 《基础汉语课本》在论述比较句时,选用了这样的例句:他比我更大。这个中学的学生比那个中学(的学生)还多。上述两个例句中使用了程度副词“更”和“还”。这两个例句中

    1984年01期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6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1 ] |[阅读次数:258 ]
  • 北京语言学院召开教学工作会议

    <正> 去年十月、十一月我院召开了教学工作会议,重点研究加强教学管理,搞好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会议就我院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培养重点、提高途径以及对教师的考核内容、标准及方法作了认真的讨论和研究。各教学、研究单位还

    1984年01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4 ]
  • 汉语“更”和日语“もっと”

    章纪孝 ,水野义道

    <正> 我们两个,一个中国人,一个日本人都在北京语言学院教书。一个教外国人汉语,一个教中国人日语。我们所教的语言不同,学生也不同,但实际上,工作的性质却极其相似,都是把母语作为外语来进行教学。值得高兴的是,有一个很好的机缘,使我们有较多的时间在一起具体地比较汉语与日语的异同。这使我

    1984年01期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89 ]
  • 动态助词“了”的用法

    杨惠芬

    <正> 动态助词“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实现,那么,是不是凡是完成的动作都要在动词后用“了”呢?不是的。到底什么时候必须用“了”,什么时候不能用“了”,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汉语跟英语不同,汉语没有或很少有词形变化,其语法意义

    1984年01期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8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259 ]
  • 汉语语法学发展的语言因素

    林玉山

    <正> 过去,人们相当重视社会对语法学发展的作用,在这方面作了许多研究。这当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社会进步、社会变革、社会需要以及外来影响等社会因素方面对汉语语法学的发展的确起过重大的作用。但是,语言因素在汉语语法学发展过程中,同

    1984年01期 4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52 ]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举行现代汉语教学讨论会,会上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促进汉语教学工作委员会”

    <正>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现代汉语教学讨论会,于1983年9月30日到10月2日,在美因兹大学(Universitat Mainz)召开。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西柏林大学、波鸿大学、波恩大学、埃尔兰

    1984年01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0 ]
  • 佐伊基教授谈当代语言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方立

    <正> Zwicky:下面谈谈在学术研究中引起我兴趣的一些问题。方法论和论证,尤其是生成语法中的方法论和论证,是我一开始就致力于语言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一直注意剖析

    1984年01期 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24 ]
  • 鲁迅对副词的选用

    史锡尧

    <正> 副词是表现力很强的一类词,它本身便有意义或表示感情,有时既有意义又含有感情。在具体的句子中,在其他词语的配合下,副词所表示的意义和感情更为丰富多样。鲁迅对副词是很注意选用的。本文从鲁迅手稿增添副词的句

    1984年01期 7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60 ]
  • 准量词“人”的探讨——从唐人小说的用例谈起

    赵桂玲

    <正> 汉语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名词都具有其特定的量词,用以表示事物的数量。研究量词的来源、发展、使用范围、语法作用等是研究汉语的重要课题。探讨量词的发展过程,断代研究也是个途径。刘世儒同志经

    1984年01期 8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61 ]
  • 惯用语例释选登

    徐宗才 ,应俊玲

    <正> 背黑锅 bēi hēi guō“背黑锅”,动宾结构(背——黑锅)。黑锅:被火烧黑了的锅,比喻罪名或坏名声。“背黑锅”比喻代替别人承担罪名、受冤枉或落下坏名声。主要用法有:

    1984年01期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2 ]
  • 浅谈写作课教学

    祝秉耀

    <正>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进展往往不平衡,“写”与“听、说、读”相比较,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成为一个为多数人所忽视的角落。这种现象,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有的学生会说不会写,有的说得好写得差,他们在口头上可以“出口

    1984年01期 96-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6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0 ] |[阅读次数:186 ]
  • 怎样教好“新闻听读”课

    何子铨

    <正> 留学生来华,除了学习专业,还要了解中国。他们特别希望能及时了解中国的政治舞台。听说“利改税”,他们就对比中国这个经济改革的新措施和他们国家的税收制度有何不同;听说中国要召开六届人大,他们对停了十七年之久又要新产生国家主席十

    1984年01期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6 ]
  • 从对外汉语教学谈汉语拼音的分词连写

    杨惠元

    <正> 为外国人编写的各种汉语教材,一般都使用汉语拼音给生词注音,有的课文还有拼音和汉字对照。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用汉语拼音训练学生发音和辨音,提高他们的听力和口语会话的能力。实践证明,《汉语拼音方案》在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1984年01期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6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473 ]
  • 一本有特色的古汉语教材——《文言入门》读后

    鲁健骥

    <正> 近读美籍教授王方宇先生编写的《文言入门》一书,深受启发,感到它是一本很有特色的古汉语教材。《文言入门》(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CHINESE)1972年由美国西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是

    1984年01期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21 ]
  • 澳大利亚汉语教学近况

    李戚继兰

    <正> 澳大利亚是一个以讲英语为主,历史不到两百年的国家,人口大约有一千五百万。从地理环境来说,澳大利亚是南半球太平洋与印度洋中的一个岛国,隔海与其毗邻的国家都是亚洲国家。由于与亚洲国家在商业、外交上的交往,加上接受亚洲移民,增加

    1984年01期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65 ]
  • 文学教材在英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地位

    桑德拉·莫凯,胡怀年

    本文拟对赞成与反对在英语作为外语教学中使用文学教材这两种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并试图说明:欲使文学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教材须经严格选择,同时,教学过程中,务求启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刻感受。文章最后将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达到上述目标。

    1984年01期 128-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378 ]
  • 口语和书面语

    杨俊萱

    <正> 口语和书面语是两种不同的语体。口语即口头语言,作为交际工具首先体现在听和说的语言行为之中,所以口语又叫“谈话体”;而书面语言则需笔之于书,是通过书写或印刷来传达信息的,所以书面语又叫“文章体”。但必要时口语可由文字记录,书面语也可口头表达。

    1984年01期 137-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1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293 ]
  • “有以”、“无以”是多义的同形异构体——与洪成玉同志商榷

    刘瑞明

    <正> (一)《语言教学与研究》一九八一年第三期发表了洪成玉同志《关于“有以”、“无以”的用法》文章。它比较清楚地论证了“有以”一般含有可能的意义,“无以”一般含有否定可能性的意义。关于这“有以”和“无以”的结构,一般都认为是“有所以”和“无所以”的略说,洪文认为这种分析不能成立,认为这是两个“可以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两个固定结构。这个新见解我是同意的,我以为它对我们理解一部分“有以”或“无以”的例句是完全恰当无误

    1984年01期 147-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10 ]
  • 语言教学片《汉字》(英文版)已摄制完成

    徐鲁民

    <正> 我国第一部系统介绍汉字知识的英文版语言教学片《汉字》,1984年1月摄制完成。该片为35毫米彩色片,放映50多分钟,分上、中、下三集,主要介绍了汉字源流、造字方法、汉字书写等方面的内容,适合中外汉语初学者观看。

    1984年01期 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2 ]
  • 二系留学生到山东曲阜和浙江绍兴等地进行语言实习

    Ch.G.L.

    <正> 北京语言学院留学生二系三、四年级学生四十五人,从1983年11月5日至14日,分别赴山东、浙江省进行了语言实习。三年级18个国家的31名学生在山东曲阜、邹县参观了孔子和孟子故乡的历史文物,了解了孔孟思想及其对中国封建文化的影

    1984年01期 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0 ]
  •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年第1期至第4期(总第15期至第18期)总目录

    1984年01期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