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与研究

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

简讯

  • “基于多元理论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正>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与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将于2013年7月26-29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联合举办"基于多元理论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自即日起向国内外公开征集参会论文,欢迎海内外学者提交论文摘要。主要议题:(1)基于多元理论的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研究;(2)面向国际汉语教学的教学模

    2013年02期 No.160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83 ]

  • 美国留学生汉语声调感知的左右耳优势

    张林军;

    研究通过双耳分听实验考察了不同汉语水平的美国留学生感知汉语声调的左右耳优势,发现:初级水平学习者的感知是双耳平衡的,中级水平的学习者则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右耳优势;同时,无论是初级还是中级水平的学习者之间均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研究还发现双耳分听时声调感知的右侧化指数和非双耳分听时的词语再认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研究结果说明部分美国留学生能够在语言优势半球建立起声调独立的音位表征,从而使声调在词汇加工中承担重要作用;但也有学习者即使到中级水平对声调的感知也主要依靠声学语音学信息而非音位信息,表现出声调加工能力发展的"化石化"。

    2013年02期 No.160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1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426 ]
  • 笔素与汉字的难度序

    王汉卫;刘静;王士雷;

    笔素是分析笔画的结果,是汉字构形的最小单位,是对汉字认知有显著影响的单位。笔素序好于笔画序,而笔素笔画双先决的综合序更加合理,效果也更好。结合下位的难度指标,即可得到笔画先决、笔素先决,以及笔素笔画双先决的三种难度序。难度序是亟待开发的汉字应用程序。

    2013年02期 No.160 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1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399 ]
  • “被”字句和意义被动句的教学构想

    吕文华;

    "被"字句和意义被动句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两个基本句式。长期以来学习者对两个句式区分不清,普遍存在泛用"被"字句的现象。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四点构想,设计了两个句式在语义、语用和篇章功能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以期在教学中将两个句式明显地区分开来,并对两个句式在不同阶段的教学分布做出具体安排。

    2013年02期 No.160 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30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524 ]
  • 韩国及马来西亚学生句法认知难度初探

    吴思娜;

    本文采用句法判断和修改任务,考察了不同汉语水平及不同国家留学生对状语、定语和补语等不同句法错误的认知难度。结果发现:(1)学生的句法判断和修改成绩受到句法错误类型的影响。状语错误的修改成绩好于定语错误,定语错误修改成绩好于补语错误;初、中级学生成绩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定语和补语错误的判断上。(2)学生错误判断的成绩好于错误修改成绩。(3)马来西亚学生状语和定语修改成绩没有差异,明显好于补语成绩;而韩国学生则呈现出明显的阶梯性变化的趋势,状语修改成绩好于定语修改成绩,而定语修改成绩又好于补语成绩。不同国家的学生既表现了学习的共性也表现了各自的特性。

    2013年02期 No.160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7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95 ]
  • 基于教材分析的“中学交际话题表”编写设想

    姜蕾;

    文章分析了现有交际话题表,发现存在概念混淆、缺乏年龄针对性、具体内容编写不当、话题编排不合理等问题。同时还考察了五套针对非华裔学习者的中学汉语教材,发现虽然选用的话题相似,但具体话题小类的选取差异较大,话题编排未能很好地贯彻"螺旋式上升"原则。文章指出,话题小类的选取应注重"低龄化",编排上应注意层层深入和扩展。在此基础上提出编写"中学交际话题表"的设想。

    2013年02期 No.160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9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414 ]
  • “高/深+N”的组配及语义对接的管控

    赵雅青;储泽祥;

    语义特征是构成词义特别重要的义素,我们把语义特征定义为一个一个的语义接口,跨对度量形容词"高"与"深"可以提供既有共性又有区别意义的六对语义接口。组配项与组配项之间语义接口的匹配,我们称为语义对接。语义对接是组配成立的基本制约因素,"高/深+N"定中粘合式组配中,语义对接从五个角度对组配进行管控。

    2013年02期 No.160 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9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339 ]
  • 协同动词带宾语及其语义后果

    李新良;

    本文主要运用功能主义和认知语言学的方法,从现象出发讨论了协同动词带宾语现象的语义后果、机制和动因。我们认为,协同动词带宾语现象的语义后果是动词前后两个NP分别地"施事化"和"(准)受事化"以及它们各自的话题化和焦点化。我们把这些语义后果都视为NP1和NP2深层认知上的显著性在不同层面的投射。最后,我们把协同动词带宾语现象的语法机制归结于句式的套用和词项的代入,语用动因归结为表达上的简洁性和表意准确的要求。

    2013年02期 No.160 5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下载次数:6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550 ]
  • 事件称谓性NV结构的来源、属性及其整合效应

    吴为善;

    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背景,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现代汉语中的事件称谓性NV结构(2+2)的来源、属性及其整合效应进行了进一步的考察,试图作出更为合理的解释。主要讨论三个问题:(1)NV结构的来源与自主动因;(2)NV结构的属性与构式赋义;(3)NV结构的整合与非离散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一些与方法论、认识论有关的普遍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2013年02期 No.160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9K]
    [下载次数:10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438 ]
  • 作为有标记话题结构的一种“就”字句——兼与“连”字句、“像”字句比较

    强星娜;

    本文讨论一种"就"字句,其特性表现在:"就"后名词性短语(NP)语义上具有消极性,句法上倾向于复杂,一般带内涵性定语,其功能相当于"次级述谓";该NP中有一个焦点成分;在指称功能方面具有强烈的现场直指性;同时,其功能不限于指称和作论元,而是兼具一定的情态表达功能,即贬损性的评价情态,属于说话人导向情态(speaker-oriented modality)的一种。此外,"就"后的述谓部分也是有标记的:主观性和话语性较强,表现在多用反问、祈使等语力强的言语行为,或使用同时具有话题焦点敏感算子功能和强化语气功能的标记(情态副词)。另外,通过与结构类似的"连"字句、"像"字句的句法和语义的比较,辨析了三者的细腻差别。本文认为,"就"字句是一种有标记的话题结构,"就"可以看作有标记的话题标记。

    2013年02期 No.160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2K]
    [下载次数:1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480 ]
  • 从语体视角考察指类句的句法特征和分布情况

    张磊;姚双云;

    指类句根据其表达功能可分为"说明型"、"指令型"和"评述型"三种。不同类型的指类句在句法特征和语体分布上呈现出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可以从指类句自身的特点和语体交际功能上寻求合理的解释。通过对指类句作语体视角上的考察,本文对指类句的界定和内涵有了更新的认识。

    2013年02期 No.160 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下载次数:1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461 ]
  • 现代汉语里的语气助词“哦”

    张邱林;

    现代汉语里近年新兴一个语气助词"哦",出现于特定语境,使用者一般为青少年女性;通常用在陈述句、祈使句和感叹句末尾,表示不同语气,带亲切和游戏口吻;主要来源于台湾口语,与本土方言基础也有关。

    2013年02期 No.160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下载次数:3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358 ]
  • 动词重叠的体标记地位及语篇语用研究

    鞠志勤;

    动词重叠是汉语中语法化程度较低的短时体标记,其语法意义为突出事件的短时动态。动词重叠研究需要引入语篇的概念,语篇与动词重叠的互动关系体现为:动词重叠在实际语篇中可以衍生出"轻微"、"反复"等语用意义;语篇可以解除一些动词重叠因语法化程度较低而受到的限制;动词重叠可以承担设景的语篇功能。

    2013年02期 No.160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下载次数:16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667 ]
  • 试析总括性话语标记“一句话”

    李绍群;

    现代汉语中"一句话"可作为话语标记,其作用是总括与强调。"一句话"的前后语段之间常常有并列、因果、转折、目的或补充等语义关系。"一句话"由名词短语语法化为具有主观评注义的总括性话语标记,与其语义的发展、句法位置与功能的变化有关,也与语言的简洁化有关。

    2013年02期 No.160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下载次数:10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530 ]
  • 汉语引语的传信功能及相关问题

    乐耀;

    本文从引语的整体观出发,分别考察其各组成部分在语言使用中的传信功能。文章以含有"说"的引导句为例,研究发现新闻和小说两类语体中的"说"类引导句都多用信源指称度高的形式来传信。再从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在句法表现和语用功能上的差异入手,通过真实的言谈材料,着重讨论了两类引语传信功能的差异。

    2013年02期 No.160 104-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18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49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