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与研究

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

  • 从写作过程看二语写作测试任务设计的影响因素

    薛凤敏;

    写作测试的目的是要准确地测量受试者的写作能力,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测试设计者对影响写作测试的因素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本文从写作过程模型入手,分析了写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诸多因素,并对影响二语写作测试的因素以及在设计二语写作测试任务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2013年04期 No.162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1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482 ]
  • 非目的语环境下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策略的对比研究——以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汉语、法语、德语教学为例

    孙培健;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的方式对非目的语环境下汉语、法语和德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与研究。结论如下:1.汉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策略比起法语和德语教师来说要逊色不少,尤其是在间接策略和合作策略的使用方面。2.学生对于教学策略的喜好程度受教师使用情况的影响。3.汉语教师在肯定直接教学策略的同时要把握好"度"。4.汉语教师应丰富间接教学策略的使用,使其与其他教学策略相辅相成。5.汉语教师在合作教学策略的使用上要考虑学生的喜好和语言能力。

    2013年04期 No.162 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下载次数:1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598 ]
  • 外国学生深度习得汉语多功能词语的实证研究——以“就是”为例

    郝瑜鑫;

    本文以"就是"为例,使用中介语语料调查与实验研究的方法,考察了功能类型、母语背景、汉语水平三个因素对外国学生深度习得汉语多功能词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现频度高、意义虚化程度低、具有凸显性的功能较易习得;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比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对汉语多功能词语的掌握情况要好;外国人习得汉语多功能词语的过程中出现了"僵化"现象。最后,根据影响多功能词语习得的因素提出了教学建议。

    2013年04期 No.162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1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862 ]
  • 印尼、泰国学生“连”字句习得考察

    丁雪欢;

    基于中介语语料库语料分析发现:印尼、泰国学生最常使用"连"后为受事、施事的"连"字句,"连V都/也VP"句式缺失,有少量"连"后表任指疑问代词等偏误。两国学生对"连"标举极端的特点有明确认识,主要以"一量名"短语、有序名词方式显示极端性语义;显示极端性语义的方式呈现由明显单一到缓慢丰富的发展趋势。两国学生"连"字句习得整体上呈现较大的相似性。

    2013年04期 No.162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1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511 ]
  • 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生信息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

    柴省三;

    语言测试资源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教学与研究、考试质量监控的重要依据。随着我国汉语国际推广形势的高速发展,来华留学生的数量逐年增长,在我国境内参加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的考生人数不断增加。建设一个协作性(interoperability)较高的HSK考生信息数据库对于开展汉语测试效度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以及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制定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在对考生信息资源库开发的必要性进行探讨的基础上,专门就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生信息资源库建设的原则、方法和过程进行了解析,并对资源库在测试理论、汉语教学和教育政策研究领域的共享与应用进行了考察。

    2013年04期 No.162 3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3K]
    [下载次数:9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751 ]
  • 基于生态心理学的汉语中动句生成动因探析

    刘晓海;石晨;

    本文从生态心理学的视角对汉语中动句的生成动因进行考察,认为:(1)知觉点具有公共性导致施事具有任指性且隐含;(2)谓语动词应表示知觉者的探索活动,因此不能表示探索活动的动词不能出现在中动句里;(3)对环境的知觉伴随着对自我的知觉,与自我知觉相对应的是探索过程让知觉者产生的感受,因此AP结构中的形容词在语义上可以指向主语、施事或V+NP,当指向施事或V+NP时须是非自主形容词。

    2013年04期 No.162 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6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64 ]
  • 组合—映射模型与“V了/过+数量名”结构的时体研究——以“吃了/过一个苹果”为例

    于秀金;

    本文提出从空间域到时间域的语义组合—映射假设,将汉语"V了/过+数量名"结构中的量词处理为界性算子Q,以解释词尾"了"和"过"时体意义的差异。在"V了/过+数量名"中,带时点特征的"了"和带时段特征的"过"对时表达起了决定作用,但在体表达上均体现为隐性体标记,算子Q充当了空间有界与时间定点的接口。"了"和"过"的时间特征差异触发了算子Q允准"V了"从空间域到时间域的映射,但禁止"V过"的映射,"*吃过个苹果"不合法可归因于定点情状在"组合—映射"中不允准算子Q的空映射。

    2013年04期 No.162 4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8K]
    [下载次数:9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34 ]
  • 韵律因素对汉语双宾结构宾语类型的制约

    王迟;刘宇红;

    以语义特征和指称情况来划分汉语双宾结构的宾语类型,无法约束一些"例外"。目前韵律句法学的相关理论可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但因其"韵律运作须在句法推导完成之后"的观点,仍有力所不及之处。而改变韵律作用于句法的层面,则可以得出一条划分宾语类型的统一规则——"O1为韵律隐形成分,且O1的语音重量小于或等于O2"。

    2013年04期 No.162 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下载次数:8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82 ]
  • 事件测量和时量结构的语义

    王媛;

    时量结构的基本语义是对动词结构所指称的某类事件的测量。根据是否满足单调向下蕴涵关系,事件测量有两种方式:整体测量和部分测量。表达整体测量义的时量结构只能跟终结性的动词结构共现;表达部分测量义的时量结构可以跟各种事件性类型的动词结构共现。时量结构复杂的歧义现象跟时量结构对事件测量方式的选择以及同一种测量方式中事件测量对象的选择等因素有关。

    2013年04期 No.162 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下载次数:6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21 ]
  • 副词“还是”的元语用法

    邵洪亮;

    副词"还是"的元语用法表达主观上的"非断然"选择。"还是"在一定的语境中,所具有的弱因果关联功能,与"还是"的"非断然"情态功能有密切关系。"还是"与"当然"在元语用法上显示出"非断然"与"断然"的对立。"还是"与"还"的元语用法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有时形式上使用了"还是",实际上是"还+是",仍是"还"的元语用法。

    2013年04期 No.162 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3K]
    [下载次数:17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475 ]
  • 书讯

    <正>《秦晋两省沿河方言比较研究》,邢向东、王临惠、张维佳、李小平合著,商务印书馆2012年12月出版,56元。本书把秦晋两省沿河方言放在官话、晋语乃至整个汉语方言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对该区域的语音和词汇进行了描写和理论解释,注意到了下列独特的视角:两岸

    2013年04期 No.162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8 ]
  • “抑”的去语法化

    罗耀华;周晨磊;

    汉语选择连词"抑"经历去语法化演变:疑问句句末语气词>选择连词。由于语言精密化的要求,在语序和谐性和适宜的句法位置的推动下,"抑"重新分析为疑问句选择连词,进而成为词内成分。语言接触是去语法化难以实现的因素之一。

    2013年04期 No.162 8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下载次数:10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444 ]
  • 论汉语叙实性语用标记“实际上”——兼与“事实上、其实”比较

    方清明;

    汉语叙实性语用标记比较丰富,前贤关注的焦点多集中在"其实",而"实际上、事实上"的研究则较为薄弱。从对比语境开始,"实际上"的语义经历了指出客观实际到指出主观认为的实际再到语用标记的过程。"实际上"具有转折、否定、补充、修正和组织话语等多项功能。"实际上"从非状位、状位、句内副词、句首副词到句首前位成分最终到语用标记,句法位置的变化诱发了主观化和词汇化。"实际上"与"其实"本质差异在于前者常用于独白体,是自言性标记;后者常用于对话体,是非配合性互动标记。"实际上、事实上、其实"在语义虚实、习惯搭配、语体等方面的分工有所不同。

    2013年04期 No.162 9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下载次数:19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1082 ]
  • 复兴语言学:一个新的语言学分支

    Ghil’ad Zuckermann;徐佳;

    本文旨在推动一门新的语言学学科和范式——复兴语言学(Revival Linguistics)的建立。由Zuckermann命名的复兴语言学建立在接触语言学之上,系统地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各种不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语言复兴行动的当地特点及普遍机制,并从某种语言复兴的实例中汲取可供比较借鉴的经验,以此为世界各地的语言复兴运动架设一座认识论的桥梁。希伯来语复兴的成功经验和仍处于起步阶段的澳大利亚土著语言复兴的实践表明,语言复兴存在着语言学上的制约条件。一旦掌握了这些语言学上的制约条件,便能对全世界范围内、尤其对将来中国的濒危语言和方言复兴提供借鉴和帮助。

    2013年04期 No.162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下载次数:6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00 ]
  • 中国生态语言学研究综述

    韩军;

    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简称EL),又称语言生态学(ecology of language),是生态学与语言学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兴语言学分支,其任务是通过研究语言的生态因素,揭示语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生态语言学研究方面,二十多年来,国内学者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实践研究三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与国外生态语言学的研究比较,存在研究层次低、学术素养低、研究方法和手段单一等问题。本文认为,可通过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运用生态学原理,对各种语言的活力和生存状况作出评估,对话语或语篇作微观研究来完善生态语言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2013年04期 No.162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K]
    [下载次数:78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3 ] |[阅读次数:140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