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由香港中文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联合研究中心主办、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承办的第三届汉语韵律语法研究国际研讨会,将于2016年9月23-25日在北京语言大学召开。会议主题涉及韵律音系、韵律构词、韵律形态、韵律句法、韵律文学等。每位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可提交一篇中文或英文论文摘要(WORD和PDF格式各一份),于2016年6月30日
2016年02期 No.178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施春宏著《词义结构和词语调节的认知研究》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这是施春宏教授十数年间关于词汇和语义探索的部分论文的合集。本论文集分为"词义结构和语义空间研究"和"词语调节和语义用变研究"上下两编,将基于认知科学视野的认知(认知即计算)和基于体验哲学视野的认知(体验则认知)这两种当代认
2016年02期 No.178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第三届中国语言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6年9月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此次会议由北京语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主办,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会议主题:语言资源保护的理论与实践议题一:语言资源保护的社会化议题二:语言资源汇聚的规范标准与技术手段
2016年02期 No.178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艳春;
<正>《中国语言生活》是一份普及型小型双月刊网刊,2010年创刊,由商务印书馆主办。2015年发展成为商务印书馆、北京开放大学、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和北京市民终身学习远程服务中心联合主办。创刊至今,一直由于根元先生担任主编。该刊介绍、讨论中国语言生活的方方面面,宗旨是跟中国语言生活的调查与研究相配合,引起社会各界对中国语言生活的关注。指导思想是发展大语言。该刊尽量做到:敏感、稳当、朴实、大气。要求稿件有一定的时代性、新闻性和针对性,文笔活泼,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朴实。
2016年02期 No.178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与新疆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将于2016年7月22-25日在乌鲁木齐市联合举办第13届对外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ICCSL 13)——"面向一带一路的多层次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自即日起向国内外公开征集参会论文,欢迎海内外学者提交论文摘要。本届会议主题聚焦
2016年02期 No.178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陆丙甫;丁健;
表达蕴涵共性的"四缺一"格局,可通过"可能性等级"和"两因素互动"去解释。就后者来说,要找到相关的动因却并不容易,其中有种种复杂的情况。并且,"四缺一"也可能是不止两个的动因造成的。本文通过一些个案分析"四缺一"的复杂性及相关动因的优选原则。
2016年02期 No.178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0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彭睿;
语法化理论、历时构式语法理论和构式化理论一脉相承。历时构式语法是语法化理论和构式语法结合的产物。因其过渡性质,这种研究路子并没有获得独立的理论地位。在历时构式语法的基础上,构式化理论更进一步运用构式理念,而且充分地吸收了语法化和词汇化理论的精髓,因而是历时形态句法研究理论方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2016年02期 No.178 1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47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4 ] |[阅读次数:0 ] - 孙德金;
本文在对已有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着重从语法边界和形义关系两个方面展开理论分析。关于语法边界问题,本文基于对语法本质的认识,主张狭义语法观,认为词是基本语法单位,句子是最大的语法单位,并主张重视语法和词汇的界限;关于形义关系问题,本文通过三个实例强调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构建和语法教学实践要将形式和意义紧密结合的原则落到实处。
2016年02期 No.178 3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8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吴勇毅;段伟丽;
本文在后方法理论和视野的关照下进行汉语教师研究,探讨不同认知风格的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运用上的差异。论文以对外汉语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调查了对外汉语教师的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以及不同认知风格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运用上的差异并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和理由。定量研究发现,不同认知风格的汉语教师经常使用的课堂教学策略存在着较大差异,有些呈显著性差异。这些差异有的与教师的认知风格一致,有的与其认知风格并不一致;课堂观察和访谈对此做出了一定的解释。文章在给出课堂教学建议的同时指出,在"后方法"时代,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认知风格和特点,去建构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教学实践理论与方法,并使其适应施教当地的"特殊情境"。
2016年02期 No.178 4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3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王佶旻;黄理兵;郭树军;
"汉语综合统一考试"是面向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的预科结业考试,考试的主要目的是衡量学生的汉语水平是否达到进入本科专业学习的要求。针对学生不同的专业方向,考试分为文科、经贸、医学、理工四个版本,涵盖基础汉语和专业汉语两个方面。考试采取汉语语言能力与语言知识并重的原则进行设计,采用综合式和分立式并行的测试方式,以测查语言交际能力为主,兼顾语言知识,对各项语言技能全面测评。考试结果表明,试卷质量优良,实现了考试目的。
2016年02期 No.178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吴思娜;
本研究对70名日本学生进行了词汇量、句法知识、元认知策略和汉语阅读理解的测试。相关分析表明,学生的词汇、句法和元认知策略中的总体策略与阅读理解相关显著。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只有词汇和句法对阅读理解的贡献显著,但是二者对阅读理解成绩高分组和低分组学生的贡献是不同的。具体来说,词汇知识对高水平学生的阅读理解成绩具有显著贡献,而句法知识对低水平学生的阅读理解贡献显著。论文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二语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016年02期 No.178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 ] - 方梅;
我们对北京话的考察发现,有大量用例不能如以往论著所述,从语流音变、形态音变或者合音得到解释。这些被视为变异形式的语气词,使用上具有语气类型、语体分布和言语行为类别的偏好。这种使用格局从清末民初的时候已经大致定型,其功能在于显示语句的施为性意义(illocutionary meaning)。这种将述谓句(constatives)变成一个施为句(performatives)的功能使得这些不符合音变规律的"呀、啦、哪"具有独立的价值。其句法后果是,不同语义类别的动词在与这些变异形式共现的时候,具有句类分布限制或者体现为不同的语气类型。
2016年02期 No.178 6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39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6 ] |[阅读次数:0 ] - 宋文辉;
既有研究认为现代汉语名词性并列结构省略型的急速增长和完整型、多并列符混合式的消失都是"欧化"的结果。此看法预设了两个前提:1)印欧语,特别是和汉语接触密切的西欧语言,只使用省略型而不使用完整型和多并列符混合式;2)使用上述结构的旧白话文是"欧化"的基础。两个前提成立都有困难,因而将后两类结构的消失归结为"欧化"不准确。新白话文的来源不仅包括旧白话文,也包括文言和官话方言因素。将官话方言特别是北方官话看作"欧化"的基础可以更好地解释汉语名词性并列结构在汉语和印欧语接触过程中的表现:北方官话中不使用上述两类结构,母语特征"负迁移",使习得者忽略了印欧语中完整型的存在,因而完整型在新白话文中极为少见;汉语和印欧语都有的省略型在新白话文中急速发展,这是汉语使用者在印欧语影响下对汉语既有结构选择的结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母语特征的"正迁移"。
2016年02期 No.178 8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新良;
本文以疑问句为语法环境,分别测试了在主句为疑问句和宾语小句为疑问形式的条件下,叙实动词、半叙实动词、非叙实动词和反叙实动词的叙实性如何表现。同时还探讨了叙实性不同的动词对疑问提升的反应。我们认为,对疑问提升的允准能力与动词的叙实性有较为紧密的关联。
2016年02期 No.178 92-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高思楠;陈海庆;
本文运用"田野调查"和Praat软件对庭审会话特指问句语调及其语用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庭审特指问句是多种功能的结合体,其语用功能的主次划分和理解必须结合庭审语境。聚焦表意框架内,特指问句语用功能由调核与疑问焦点是否一致触发,用以表示对比、强调,确认、求证,提醒、暗示,追问以及移情顺应等。传情表态框架内,特指问句语用功能是音域、音阶、语速、调核、疑问焦点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用于表达责训和否定。
2016年02期 No.178 103-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正>一、刊稿范围本刊竭诚欢迎观点新颖、方法科学、材料翔实的学术论文,主要发表以下三个方面的作品:1.汉语本体研究;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与习得研究;3.语言应用研究。二、投稿方式本刊投稿地址:http://yyjx.chinajournal.net.cn。本刊不接受纸本投稿,也不接受电子邮件投稿。首次投稿用户请先注册,注册时务必使用真实姓名,并完整填写联系方式。
2016年02期 No.178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