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3-4日,第四届韵律语法研究国际研讨会(ICCPG-4)在河南大学成功举办。韵律语法研究国际研讨会最初由冯胜利先生发起,分别于2013年3月30日至31日、2015年11月6日至8日、2016年9月24日至25日召开了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韵律语法研究国际研讨会;前两届的举办地点为香港中文大学,第三届举办地点为北京语言大学。本届由香港中文大学主办,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承办,河南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外文研究》编辑部协办。

本届会议邀请到来自海内外的9位著名学者做大会主旨发言,他们是陈曙东(Shudong CHEN)、郑礼珊(Lisa Lai-Shen CHENG)、端木三(San DUANMU)、冯胜利(Shengli FENG)、江荻、林燕慧(Yen-Hwei LIN)、马秋武、蔡维天、赵敏俐。
为了鼓励和培养更多的青年学者致力于韵律语法研究,本次会议继续设立“韵律语法青年学者论文奖”(申请者需为40岁及以下的青年学者及在读硕士、博士生)。来自海内外的10名青年学者们向大家报告了自己的论文,评委们对入围作者进行了现场提问,并给予了客观、深入的评论。经过现场评委的匿名投票,最终决出一等奖一项——“试析河南武陟(大虹桥乡)方言的名词变韵”(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朱玉柱,师从赵日新教授)、二等奖两项——“韻律制約的被動句複指代詞”(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研究生唐文珊,师从冯胜利教授)和“汉语二语学习者对带宾动结式的韵律习得机制”(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研究生何美芳,师从Virginia Yip)。
此外,考虑到举办地变音丰富的事实,此次会议特设“变音专题”,专论中外语言与构词、构形和韵律均有关联的音变现象(简称“变音”,以别于与之无关的纯语音/纯音系音变),包括但不限于汉语儿化、Z变、D变、嵌L词、圪头词、卜头词等有关的变声、变韵、变调现象。

为期两天的会议,海内外学者围绕着韵律音系、韵律词法、韵律形态、韵律句法、 韵律语体、韵律文学、韵律教学与习得等多个领域展开讨论,研究视角有历时有共时,现象涉及汉语(及其方言)、外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以及一些诗歌、戏曲形式,体现韵律语法研究多领域、跨语言的发展特点和持久的学术生命力。来自密歇根大学的端木三教授做会议总结时感言:“参加本届会议的代表比以前更加广泛,可以说是四代学人齐聚一堂。基于不同理论背景和学术见解的学者之间互相交流,对学术来说是非常好的事情。”
下一届研讨会将在复旦大学召开。
(河南大学庄会彬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