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春宏著《词义结构和词语调节的认知研究》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这是施春宏教授十数年间关于词汇和语义探索的部分论文的合集。
本论文集分为“词义结构和语义空间研究”和“词语调节和语义用变研究”上下两编,将基于认知科学视野的认知(认知即计算)和基于体验哲学视野的认知(体验则认知)这两种当代认知观结合起来探讨词汇语义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重点考察词义生成的结构化过程、词汇系统的调节机制和语义空间的动态发展,关注词汇语义用变和演变分析模式的构建,从而试图对人脑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行为和能力做出探索。此研究体现出一种精致整体主义(或曰精致还原主义)方法论原则:立足整体,重视还原,不唯还原,强化多重界面互动的整合机制分析。

附:《词义结构和词语调节的认知研究》目录
序(张博)
上编 词义结构和语义空间研究
1.词义结构的认知基础及其释义原则
2.词义的认知模式与词义的性质及构成
3.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与副名组合的可能性
4.试析名词的语义结构
5.比喻义的生成基础及理解策略
附文:用用看
6.说“界”和“坛”
附文一:“界”“坛”词汇化辨
附文二:“操坛”一词的是与非
7.词语搭配中的语义认知空间问题
下编 词语调节和语义用变研究
8.词语调节过程中的语义关系分析
9.词语构造的多能性和时空性
10.重叠形式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11.试论语义关系对异体词显隐和使用的制约
12.修辞表达中的语义调节
13.关于成语用变和演变的思考
附文:“关于成语用变和演变的思考”补议
14.词语变用中的语言游戏
15.语义叠架原因论析
16.“悬殊”用法的描写与分析
后记
(本刊编辑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