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与研究

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

  • 发刊词

    <正> 语言是交际工具,语言是友谊的桥梁。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发展,要求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外国朋友日益增多。为了促进汉语教学,共同研究讨论汉语教学中的经验和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公开、扩大发行,正式同读者见面了。《语言教学与研究》是研究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的学术刊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

    1979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1 ]
  • 普通话语音和北京土音的界限

    徐世荣

    <正> 普通话和北京话不能画等号。普通话是规范化的汉民族共同语,而北京话不过是一种方言,只在北京地方使用,为这一地方的人所熟悉、所接受。例如:京剧里的“京白”、曲艺中的相声等就是方言色彩浓厚的北京话。可是,普通话和北京话又不能完全地、清楚地划分界限。一是因为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

    1979年01期 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28 ]
  • 四声连读与“辨调代表字”——教学笔记

    胡炳忠

    <正> 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四个声调连起来,传统的读法是“阴阳上去”。在我们教外国留学生的《基础汉语课本》中,采用了通俗的名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在教学上一般说四声连读指的仍是传统的按一、二、三、四声次序先后排列的连读。在教学中我曾使用过这样的方法:通过让学生正确、牢固地掌握一系

    1979年01期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74 ]
  • “一”的变调规律同语法作用的关系

    许德楠

    <正> “一”的变调比较特殊,传统上按连调变化的现象大致归纳出如下几种读法:(1)单用或在休止之前或后面跟着别的个位数字读阴平yī。如:一、二、三,第一,十一,二十一,一二九,一九七九年。(2)在阴平、阳平、上声之前读去声yì。如:一张,一瓶,一本。(3)在去声之前读阳平yí。如:一样,一夜。

    1979年01期 2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6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81 ]
  • 句末“了”是语气助词吗?

    陈贤纯

    <正> “了”是现代汉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助词。不少语文工作者探讨过“了”的用法,看法基本是一致的,认为助词“了”可以分为两个:一个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叫做时态助词(有的叫做动态助词,动词后缀,动词词尾等)。另一个是在句末表示语气,叫做语气助词。这样的看法究竟对不对呢?

    1979年01期 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10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364 ]
  • 从带“了”的病句谈起

    王砚农

    <正> 外国留学生在口头练习和书面作业里,经常出现带“了”的病句,例如:(1)昨天下午我的朋友来了给我送行。(2)我来了中国以前,已经学了一点中文。(3)他在旧社会过了悲惨的生活。(4)在西藏,到一九五九年还存在了农奴制度。

    1979年01期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69 ]
  • 《区分句型的一个尝试》读后(上)

    李陆

    <正> 《区分句型的一个尝试》①(以下简称《尝试》)把现代汉语的动词谓语句和动趋式复合动词有关的句式列成表格,按动词的不同用法,在各种句式中把动词分成A、B 等类,分别指出各类动词的句法特点。用这种办法来描写动词谓语句不同句式的基本特征,确有使人一目了然的好处。这样区分句型的工作,对于语法研究和语法教学,特别是对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是很有实际价值

    1979年01期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0 ]
  • 关于“是……的”句

    赵淑华

    <正> 在这篇文章里主要想谈一谈“是……的”句有哪些类型,“是”和“的”在句中起什么作用,以及对不同类型的“是……的”句怎样进行语法分析。从“是”和“的”的作用来看,谓语中带“是……的”的句子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的”句,“是”是谓语中主要动词,“是”加上“……的”构成谓语,“的”前往往是单独的名词、代词、形容词、

    1979年01期 5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19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0 ] |[阅读次数:270 ]
  • 虚词释例选登 给(gěi)(介词)

    田万湘

    <正> A.“给”常跟指人的名词或人称代词组成介宾结构,在动词前作状语。1)介绍出服务的对象,有“为”或“替”的意思:1.那我先~你问问去。

    1979年01期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24 ]
  • 汉英主谓被动关系句比较

    陆锦林

    <正> 任何语言中,一个牵涉两个以上事物(包括人或事)的表示动作的句子,主语与谓语之间在逻辑上都存在着主动关系和被动关系。所谓主动关系,就是主语是谓语动作的施动者;所谓被动关系,主语则是谓语的受动者。例如:主动关系:牧羊人吊死了狼。The shepherd hanged thewolf.

    1979年01期 7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289 ]
  • 汉英后加法构词比较

    万惠洲

    <正> 后加法构词是附加法构词的一部分。本文主要讨论汉英怎样利用后缀或类似后缀的成分(类后缀)加在词根后面构成新词的。一、汉英后加法构词举例与比较1.汉语的名词后缀“子”、“儿”、“头”与英语名词后缀的关系。①后缀“子”:

    1979年01期 84-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62 ]
  • 数十名汉语教师陆续出国任教

    <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有关国家政府的文化协定,教育部今年拟将派遣几十名汉语教师,前往亚洲,非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的十几个国家从事现代汉语教学工作。这些国家是: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埃及、民主也门、突尼斯、阿尔及利亚、马里、刚果、南斯拉夫、

    1979年01期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41 ]
  • 汉英成语、谚语的翻译与比较

    张开信

    <正> 汉语作为外语进行教学,成语、谚语的解释和翻译也是难点之一。随着留学生进入汉语专业学习,他们遇到成语、谚语越来越多,同时他们对汉语成语、谚语也愈来愈感兴趣。为了帮助说英语的留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汉语成语、谚语,我们准备对一些常用的汉英成语、谚语作点研究和比较。

    1979年01期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6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06 ]
  • 法语动词虚拟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周明 ,何鸣

    <正> 如何运用法语动词虚拟式时态是法语语法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想从虚拟式时态运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来谈谈教学的重点。法语动词虚拟式的四种时态可以分为两组。一组是虚拟式现在时和过去时;另一组是虑拟式未完成过去时和愈过去时。虚拟式的现

    1979年01期 109-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8 ]
  • 外国进修生汉语文选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徐缦华 ,王继志

    <正> 外国进修生都具有一定的汉语水平,已经具备了听、说、读、写现代汉语的一定能力。由于他们进修的专业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学,而是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语言文学和中国历史,因此,原有的汉语水平,远远满足不了他们专业进修的需要。为此,我们为他们开设了汉语文选课。这门课程既然是为着满足“提高”的需要,也就跟基础汉语阶段的文选教学有所不同。

    1979年01期 11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0 ]
  • 汉语词汇教学琐谈

    张维

    <正> 外国留学生学完了汉语语音和基本语法之后,学习的主要注意力就要转移到词义和词的用法方面来了。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如何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下面谈一谈自己在词汇教学方面的一些体会。(一)选好教材

    1979年01期 128-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6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303 ]
  • 老舍语言学习笔记

    孙钧政

    <正> 老舍先生著作宏富,语言精美。“春云含笑,嫩柳轻舞”;“霜叶如花,秋色多娇”;“风清月白,琴声笛韵”。如此俏丽的语言是老舍写的。“他妈的,那些钱又教他们给吃了,丫头养的!”这种俗白的话语确实是出自老舍的手笔。“你跟他动软的,拿感情拢住他,我再

    1979年01期 137-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82 ]
  • 中国语言学家评介 罗常培(Luó Chángpéi)

    陈亚川

    <正> 罗常培(1899·8·9——1958·12·13),当代中国卓越的语言学家。字莘田,号恬庵。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满族平民家庭,先世属吉林宁古塔萨克达氏。十七岁丧父,因家境清寒,一面作速记员,一面在北大读书。1919年在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接着又读了两年哲学系,以后在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北京第一

    1979年01期 146-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13 ]
  • 美国汉语教学和汉语研究概况

    常宝儒

    <正> 中美文化交流有很长的历史,华工、华侨对美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过贡献。近二十多年来,中美关系虽曾一度中断,但在上海公报发表后,文化交流又有很大的恢复和发展。今年一月中美正式建交,更为今后交流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美国现在有近六十万的华裔、华侨和美籍华人。他们聚居地区一般通用着粤语、客家话、闽语,部分人也讲普通话(有人仍

    1979年01期 152-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6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273 ]
  • 1979年暑期留学生汉语进修班圆满结束

    <正> 北京语言学院从7月2日起举办了暑期外国留学生汉语进修班。参加进修班的有来自法国、西德、美国、意大利、芬兰、西班牙等国的150名学员。时间两个月。汉语进修班根据学员的不同程度分别编班教学。开设有汉语文选、口语、听力、翻译及基础汉语等课程。

    1979年01期 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