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与研究

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

  • 有关汉外语法对比的三个问题

    王还

    <正>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这门学科的发展,以及中国人学外语的日益增多,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需要,汉语和外语的对比研究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这里所说的对比即英语的 Contrastiveanalysis。这是一种共时研究法,只研究有奖语言的现代形式,目

    1986年01期 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1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1 ] |[阅读次数:434 ]
  • 谈谈英语和汉语比较方式的异同

    赵永新

    <正> 0.“比较”是各自然语言的普遍性特征。它既是语法的重要内容,语言修辞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人类用来思维的一个重要方法。我们在分析、判断人或事物的时候,常常将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进行比较。因此,“比较”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得到广泛的

    1986年01期 1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288 ]
  • 汉语的“什么”和法语的“que”

    王钟华

    <正> 汉语的“什么”和法语的“que”都具有多种词性和多种功能。“什么”作为疑问代词,可以用来表示疑问和反问;“什么”作为指示代词,可以用作特指、任指和虚指;“什么”还可以表示否定、贬斥和惊讶。法语的“que”作为疑问代词,也可以用来表示疑问

    1986年01期 2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8 ]
  • 汉俄构词后缀对比

    余云霞

    <正> 汉语和俄语是没有亲属渊源的两种语言体系。从形态角度看,汉语是孤立语(词根语),表示词汇——语法意义的前后缀不够发达。俄语是屈折语,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缀较多,语法功能主

    1986年01期 3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67 ]
  • 试论“过”与“了”的关系

    张晓铃

    <正> 0.讨论“了”、“过”之间的关系,只有在对它们都作了细致的分析的基础上,才可能进行,并取得圆满的结果。然而,也可以从某一个出发去观察它和其它的关系。本文就采取这种方法,从“过”出发,去探讨“过”和“了”的关系。

    1986年01期 4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7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288 ]
  • 现代汉语动词表示长时的几种形式

    宋玉珂

    <正> 现代汉语重叠,表示动作的短暂,如“打打,停停”,这是大家所熟悉的,也是一般语法书都会讲到的。但是汉语动词也还有表示动作的长时形式,一般语法书却不曾讲到,如“跑啊跑啊,跑得筋疲力尽”,“讲啊讲啊,讲得口干舌燥”,意思是不休止的长

    1986年01期 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05 ]
  • 汉语动词的分类角度

    申小龙

    <正> 现代语言学认为,一个正确的语言结构模式应该反映语言事实,生成一切符合该语言语法的句子,即在逻辑上合格的(well-formed)句子,排除任何不符合语法的,不合格的(ill-formed)句子。这就需要对句子中词与词的组合关系加以限制。传统语法学家从句法和语义特征出发,对词类作过精辟的分析。其方法是

    1986年01期 6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2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375 ]
  • 也谈上声三字组的变调规律

    陆致极

    <正> 胡炳忠同志的《三声三字组的变调规律》(《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1期),继以往这方面的讨论①,在听辨实验的基础上,对上声三字组的变调现象作出了较详尽的描写,并初步总结了其变调规律。本文尝试进一步刻划这些规律,同时探讨其形成的原因。

    1986年01期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03 ]
  • 从Syllabic consonant谈起

    钟梫

    <正> 在《关于汉语语音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我谈到 zh ch sh r 和z c s 后边的两个元音的标法问题,说过:“宁肯借两个字母来用,也不要采用诸如‘z’下加小竖杠

    1986年01期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8 ]
  • 方位词组与含有方位语素名词的划界问题

    任宣知

    <正> 我们说的方位词组(或称为方位结构、方位短语)是指词或词组加方位词的格式。其中有词或词组加单纯方位词和词或词组加合成方位词两种类型。其中词或词组加合成方位词,如“屋里头、

    1986年01期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345 ]
  • 谈汉语的“正反词”

    张德鑫

    <正> 听谓“正反词”,指两种情况:一词本身兼有正反两义的单纯词及由两个意义对立的词素构成的双音词,前者主要出现在古汉语里,后者大量存在于现代汉语中。这是汉语中一个复杂而又有趣的语言现象,可能会对外国人学汉语造成一些困惑;但若将这些正反词语理出一些规律来,必可有助于提高外国入学习汉语的

    1986年01期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99 ]
  • 异形词的规范可与多音字的精简相结合

    陈亚川

    <正> 一汉语中的“异形词”(音同义同写法不同)和汉文中的“多音字”(同形多音异义),是汉语言文字应用上的两个重要问题,越来越引起语言学家和语文工作者的关注。研究多音字的历史和现状,

    1986年01期 9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01 ]
  • 非语言交际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熊文华

    <正> 一引言本文说的“非语言交际理论”指的是从宏观语言学角度对非语言行为所进行的理论分析。非语言行为是开放型的,有一定的生成组合能力,适用于双向或多向交际(它的单向和内向交际功能

    1986年01期 108-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9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421 ]
  • 谈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课

    张静贤

    <正> 外国留学生学汉语,感到最难的是读写汉字。汉字的难于掌握,影响了很多外国留学生汉语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很多外国朋友能够说汉语,但却写不好或不能写汉字。由此看来,通过认真研究、共同探讨,不断改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课教学,帮助

    1986年01期 119-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19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4 ] |[阅读次数:433 ]
  • 学习汉语也并不难

    陈贤纯

    <正> 汉字比较难,这一点不得不承认。外国人视学习汉语为畏途多半是因为汉字难学。国外的汉语教学有的只教拼音不教汉字,国内也有一些同志想避开这个难题。总之不少人把汉字看作一个包袱。但是细想起来,我觉得这是不对的。

    1986年01期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78 ]
  • 外国留学生中级阶段的写作课教学

    李清华

    <正>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写作练习应该贯穿始终,可分为初级(一年级)、中级(二、三年级)和高级(四年级)三个阶段。本文谈的是中级阶段。

    1986年01期 133-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7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1 ] |[阅读次数:356 ]
  • 写作课教学中的语法问题及其他

    韩淑芳

    <正> 一为有一定汉语基础的留学生开写作课,主要是培养他们汉语书面表达能力。选修写作课的留学生都是大学毕业生,又都学过汉语,并且有些学生就是学汉语专业的,可是用汉语写作,还是有很大困难的。一般说来,他们的作文的布局谋篇没有太大问题,文章的大概内容也能看懂。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文字

    1986年01期 143-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01 ]
  • 开拓语言研究的新天地——为《语言教学与研究》而作

    任学良

    本刊创刊以来,受到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关注。除书刊评论外,编辑部还陆续收到读者来信。这些来信沟通了读者与编辑的思想,加速了信息的反馈,推动了我们的工作。对此,我们深表谢忱。任学良同志本着“帮助总结经验,使刊物进一步提高质量”的目的撰写了此文。文中所述,有些我们刚开始注意。有些做得很不够,有些需要今后改进。因为原文较长,限于篇幅,我们对引文部分作了删节。我们热诚欢迎广大读者对本刊提出批评意见和宝贵建议。

    1986年01期 150-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