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与研究

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

  • 关于濒危语言问题

    孙宏开!100081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际上有关濒危语言的讨论 ,提出濒危语言是全球性的问题 ,濒危语言问题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一个严重的挑战。作者论述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的情况 ,指出少数民族语言中部分弱势语言已经处在濒危状态 ,有的语言正在消亡或已经消亡 ,语言的消亡是人类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作者认为 ,弱势语言的陆续消失是时代的总趋势 ,是语言学家们难以逆转的。在现阶段 ,应重视濒危语言的调查研究 ,抓紧濒危语言资料的抢救和保存 ,并采取有效措施 ,延缓弱势语言向濒危状态的转化

    2001年01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9 ] |[阅读次数:283 ]
  • 关于濒危汉语方言问题

    曹志耘!100083

    本文讨论濒危汉语方言问题。分四部分 :一 ,汉语方言中有没有濒危方言 ?二 ,濒危汉语方言的几种类型 ;三 ,如何看待濒危方言 ?四 ,对策和措施。濒危方言是与濒危语言相类似的现象 ,在汉语中存在濒危方言。方言的消亡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文章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2001年01期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38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9 ] |[阅读次数:328 ]
  • 文字学视野中的部件教学

    万业馨!100083

    本文从文字学的角度对汉字部件教学的有关问题展开讨论。 (1 )汉字教学的部件界定。根据汉字主要使用意符和音符的事实 ,为易于识记整字音义 ,汉字教学所用部件应界定在字符这一层次。 (2 )为解决教学中应该给学生什么部件的问题 ,必须对汉字字符分工进行考察。由于字符确实存在分工 ,意符与音符的来源不同 ,因此 ,在进行汉字教学时 ,应给予音符与意符以同等重视。 (3)进行部件教学的方法。先教部件还是先教整字 ?由于充当意符的字比较常用 ,故可先行给出。声旁字则需分别对待 :与形声字同音且常用程度高的声旁字可先行讲授 ;与形声字不同音或常用程度不如形声字的声旁字 ,则应采用由整字到部件的做法。

    2001年01期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9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9 ] |[阅读次数:410 ]
  • 记忆原理对汉字听写训练的启示

    王静!100083

    汉字听写训练作为一项检验汉语初学者汉字识记情况、强化巩固汉字识记的基本手段 ,与“记忆”密不可分。本文以认知心理学的记忆原理为理论依据 ,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经验 ,阐述了如何设计及实施汉字听写训练 ,使之真正成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

    2001年01期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407 ]
  • 汉语学习的基本数学模式及其应用

    张美霞!210097

    本文较为详细地讨论了汉语学习、复习时间、学习量与掌握汉语的关系 ,提出了两个与汉语学习和复习有关的基本数学模式 :等差模式和等比模式 ;还研究了词汇量与学习时间的关系。通过对这些基本关系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我们认为汉语教学的顺序应是阅读优先 ,而每节课应将 1 5 %~ 2 0 %的时间用于复习 ,80 %~ 85 %的时间用于讲授新课。

    2001年01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21 ]
  • 欧美留学生实施“建议”言语行为模式分析

    丁安琪!100089

    “建议”言语行为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所收集的例句进行分析 ,比较留学生与以汉语为母语者在实施这一言语行为时的不同模式 ,并对留学生的语用失误进行分析 ,探讨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2001年01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6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2 ] |[阅读次数:287 ]
  • 表物体形状的量词的认知基础

    石毓智

    本文通过探讨表物体形状量词背后的认知根据 ,揭示汉语量词系统设立的原则。文章指出 ,物体维数的多少不是问题的关键 ,各维数之间的比例才是形状量词系统设立的认知根据。同时 ,物质性是形状量词的第二位认知基础。此外 ,文章还给出了二维和三维形状量词的使用函数公式 ,并从绝对量、轨迹方面讨论了形状量词的一些特殊用法。本文的分析再一次证明了客观现象的数量特征对自然语言语法的深刻影响

    2001年01期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5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7 ] |[阅读次数:825 ]
  • 比喻现象的认知解释

    卢英顺!200433

    比喻是汉语中极为常见的一种修辞现象 ,对喻体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 ,如相似性、民族性和熟悉性等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这些问题加以解释 ;同时引入了“特征联想度”等概念 ,并讨论了与此相关的喻体的连用和比喻特征的隐现等问题

    2001年01期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9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276 ]
  • “个别性”与动词后量成分和名词的语序

    王静!100083

    本文研究动词后的动量成分、时量成分与名词的语序问题 ,并作出解释。首先研究动词后的名词性成分和时量成分的语序 ,在此基础上 ,将解释范围扩大到成果较多的动量成分和名词的语序 ,放弃常用的有定性解释 ,使用“个别性”、“个别化”概念 ,比较各成分在“个别化”程度上的不同 ,认为“个别化”程度越高 ,离动词越近。本文还涉及到了双宾语结构 ,主被动句式的转换 ,“把”字句的形成机制等相关问题

    2001年01期 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7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427 ]
  • 也说“动得”与后续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徐丽华!321004

    本文主要讨论在不表示可能的“动词 +得 +后续成分”这一结构形式中 ,“动得”的性质以及动词与“得”后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通过对“得”后成分为小句 (主谓短语 )、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等语言现象的详细分析 ,认为“动词 +得 +后续成分”不可能是一种“动词 +中心语 +的 +后续成分”的结构形式 ,“动词 +得”也不可能是省略了中心语的“动词 +的”的体词性结构。动词与“得”后成分的关系是动词与补语的关系。

    2001年01期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31 ]
  • 第三届现代汉语词汇研讨会在厦门召开

    刘晓梅

    2001年01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8 ]
  • 义素分析略说

    张万有!024001

    义素的分类 ,应贯彻层次性、概括性原则 ,本文参照义项的分类进行了逐层划分。义素分析要从最小语义场开始 ,通过比较 ,归纳出某个义位若干义素组成的结构模式。本文主要对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义位的义素结构模式简作归纳。义素分析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运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文章最后运用义素分析法分别对一组同义词、反义词和虚词作了简要分析。

    2001年01期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332 ]
  • 双音节形容词重叠音变的初步考察

    李小梅!516015

    形容词重叠或加词缀后所产生的音变问题 ,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语音问题。汉语中的形容词多数都可以重叠或加词缀 ,正确论述其音变情况 ,对说好普通话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双音节形容词重叠的音变问题进行探讨。笔者根据多年对电视、电台的播音的考察 ,以及自己从小在北方地区说比较规范的普通话的经验 ,把《现代汉语词典》中所列的双音节形容词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双音节时为轻声的 ,这类一般二、四音节都可以变为轻声 ,三音节一般变为次轻声 ;一类是非轻声形容词 ,这类一般不产生音变 ,但第二音节可以读为轻声

    2001年01期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9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320 ]
  • “语言学概论”课程建设的若干问题

    曾毅平!510632

    本文讨论《语言学概论》课的课程性质和内容 ,提出应当进一步确立其专业基础理论课地位 ,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理论方面的专业素养 ,发展学生认识和研究语言现象的能力。教学内容调整要体现语言观的进步 ;要处理好与其他语言类课程特别是“现代汉语”课的关系 ;要注意补充汉语方言和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等方面的材料

    2001年01期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242 ]
  • 评介《逻辑语义学》

    司富珍!100083

    2001年01期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6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27 ]
  • 第五届现代应用文国际研讨会在澳门召开

    2001年01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