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敬敏,周有斌
本文首先分析“宁可……也不……”格式中前后A、B项语义表示“利”“弊”的四种不同类型,分别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两难相权取其优”和“利弊对照取其爱”,并概括出该格式的语法意义是“主观择爱性”;其次,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提示,概括出该格式语用交际目的是反驳别人的选择,而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选择,其语法意义还可以概括为“反驳求异性”。在用这一语法意义检查语言现象时,发现了两种例外,一是A项比B项更坏,二是第四种类型的A项和B项不能互换位置,并且解释了蕴涵着的深层次的认知原因。最后从方法论高度讨论了语法研究要注意的若干原则问题。
2003年05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1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348 ] - 杨平
本文认为动词重叠式的基本意义是减小动量,这里的动量包括动作的时间长短(时量)、次数多少(频量)、力量轻重(力量)、社会价值的高低(价值量)等方面。这个量是一个主观的量、模糊的量。这样的意义概括可以对使用动词重叠式的各种句子做出统一的合理的解释。至于委婉的语气、尝试的意味、闲适的感觉等,都是由减小动量这一基本意义在不同语境下显现出的句式义,而不是动词重叠式本身的意义。文章的第三部分简要地分析了动词重叠式与相关的几种形式的异同。
2003年05期 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次数:47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7 ] |[阅读次数:386 ] - 郭莉
<正> 2003年7月15、16日,纪念我国已故著名语言学家岑麒祥先生(1903—1989)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出席15日纪念会的有王均、林焘、曹先擢、王福堂、黄伯荣、詹伯慧、郭锡良、唐作藩、徐通锵、索振羽等我国语言学界知名学者;黄伯荣和岑麒祥先生之子岑运华、岑运强主持了纪念会。16日纪念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出席纪念会的我国语言学界知名学者有黄伯荣、詹伯慧、郭锡良、唐作藩、徐通锵、索振羽、胡明扬、陈松岑、冯志伟、伍铁平、黄智显、
2003年05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1 ] - 陈光
“一”在现代汉语中有一种极重要而常见的用法,即置于谓词性成分前,标示动作、行为、状态的“瞬时量”,表瞬时实现,是瞬时体的标记;瞬时体典型的语法形式是可结句的[一V],不可结句的[一V]是非典型形式;瞬时体并存于词法和句法层面,“一”是个“准形态词”;作为瞬时体的标记,“一”可以和典型的体标记“了”、“着”、“过”共现。
2003年05期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下载次数:1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4 ] |[阅读次数:462 ] - 张宝胜
本文在《现代汉语置放动词配价研究》(徐峰1998)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置放动词的配价问题。我们认为,一、在确定一个动词是不是置放动词的时候,必须严格遵守已经设立的语法鉴定框架。二、不能依据处所成分带与不带、带什么方位词,给置放动词划分小类。三、置放动词能进入什么样的句式,既有音节上的原因,也有语义上的原因。
2003年05期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407 ] - 方立,吴平
本文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HPSG的基本原理。首先介绍用以描写自然语言符号的特征结构;然后解释一组制约短语和句子合格性的普遍原则。第二部分应用HPSG的基本原理描写一些较为复杂的语言事实。此外,本文还对HPSG的创始人就这一理论所做的最新修订工作作了简要的说明。
2003年05期 3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下载次数:10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390 ] - 汤志祥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词汇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表现在:(1)产生了大量新词、新语、新义;(2)各类词语的频繁“借用”和“移用”。汉语词语的“借用”和“移用”现象在语言学上意味着汉语普通话能反映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因此也就更具有时代性和普遍性;就社会文化生活而言,汉语词语的“借用”和“移用”现象至少说明中国社会的语言生活正在走向:(1)开放和交融,(2)多元和互动,(3)宽松和包容,(4)社会文化层次的极大提高。汉语新词新语的大量产生以及各类词语“借用”和“移用”现象的兴盛为汉语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生动而丰富的研究素材,会促进汉语词汇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繁荣。
2003年05期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1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377 ] - 赵毅
结构主义与汉语研究的关系可能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现代汉语修辞学创立阶段,而不是30年代末的“中国文法革新讨论”时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结构主义与汉语修辞学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隐晦的。本文仅以陈望道、张弓、王希杰这三位受结构主义影响较深的修辞学家为例,梳理结构主义与现代汉语修辞学之间的关系,彰显前者给后者带来的影响,还历史本来面目。
2003年05期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7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47 ] - 陈贤纯
对外汉语教学初中级阶段的写作课跟母语教学的写作课有什么不同?写作课怎样才能更有针对性?本文用认知心理学理论分析话语形成的心理过程,指出这一心理过程实际上存在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话语动机到深层结构;第二阶段是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母语写作训练是两个阶段的全过程。对外汉语教学初中级阶段写作课的任务是使学生在表达时语言上符合汉语的习惯,实际上只涉及第二阶段即深层到表层的转换过程。所以我们不用把第一阶段的过程也纳入到对外汉语教学写作课中,以避免加重写作课的负担,降低写作训练的效率。根据这样的理论,本文在最后推荐了几种训练方法。
2003年05期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3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5 ] |[阅读次数:424 ] - 郭颖雯
本文运用篇章语言学理论对学生的语段、语篇偏误进行分析,归纳了对外汉语语段、语篇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对现行的语段、语篇教学思路及训练方法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并提出运用相关的篇章语言学理论,结合学习者的认知特点,从教学实际出发,构建科学的、系统的语段、语篇教学模式。本文的“语段”指由两个以上完整的句子构成的意义连贯的一段话,“语篇”指话语篇章。
2003年05期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3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3 ] |[阅读次数:453 ] - 张航
本文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一个横截面——第一堂汉语课的特殊性,结合教学实践,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从心理学的认知理论角度讨论这一特殊课堂中汉语语言模式的初创。重点讨论了模式初创的桥梁——零起点课堂的特殊课堂教学用语等问题,以探求更规范、更科学的微观课堂教学模式。
2003年05期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10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481 ] - 王玲玲
传统语言教学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技能训练,但知识的获得不等于能力的获得。语言教学应该以语感为中心,朗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言的直觉感受能力的最佳方法。朗读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以语感构建为核心,同时以边缘性语言活动来帮助完成朗读教学任务。
2003年05期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1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332 ] -
<正> 中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将于2003年11月21—23日在澳门举行。本次会议由澳门语言学会和中国社会语言学会联合主办,大会主席为程祥徽教授和曹志耘教授,会议议题为:1.社会语言学的一般理论;2.语言生活和语言政策;3.港澳台社会语言现象;4.其他。中国社会语言学会已于今年初正式注册,会议期间将举行中国社会语言学会成立仪式。中国社会语
2003年05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3 ] <正> 《语言教学与研究》双月刊,逢单数月10日出版,分常规版和光盘版两种版本。本刊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 《语言教学与研究》主要刊登以下内容的稿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研究,语言与文化研究,汉语言文字研究,等。本刊特别欢迎材料充实、联系实际的新观点、新成果。在目前情况下,本刊一般不刊登序跋,书评亦将严格控制。
2003年05期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7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