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镜光
本文分两部分 ,论述不同语言中焦点先行句的句法结构和成句条件以及其在话语中的应用情况。第一部分从信息结构和话语分析的角度审视汉语语法研究中经常提到的倒装、重复和追补等句式。从这些句式的形式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 ,语序是汉语中表示信息结构的重要手段 ,以此为基础可统一处理倒装、提前、重复、追补等现象。第二部分考察英语、日语和希腊语中的右偏置句和相关句式 ,通过与汉语的对比 ,说明不同语言中延伸句在形式和功能上的异同。本文认为 ,语序在上述几种语言中都是可以用来凸显焦点的句法手段 ,但不同的语言对成句的条件又各自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研究者必须把句法形式 (如焦点先行 )跟其他的手段 (如语调 )区分开来。结论是 ,汉语在表达信息结构方面 ,跟英语和其他语言相比 ,对语调的要求较低 ,而更依赖于句法手段。
2004年06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581 ] - 尚新
本文运用突显理论及其判定动词性语法范畴突显的标准 (语法化程度、系统性、强制性和遍布性 ) ,论证英语是时制突显的语言 ,汉语是体突显的语言 ,并从正反两方面证明 ,汉语中不存在系统的时制语法范畴 ,从而确立英汉两种语言在动词性范畴方面的类型学差异。认识这一差异 ,可为解决汉语的时制困惑找到突破口 ,即汉语中的时间概念可以在体范畴中得到隐含 ,这种隐含性 ,我们可以称之为体范畴的“时间指向功能”。英汉语在时体上的类型学差异可能是语言“蕴涵通性”的具体体现。
2004年06期 10-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9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638 ] - 雷华,史有为
对外汉语学习单语词典与给本国人使用的词典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从工具的工具这一视角出发 ,讨论了词典的外附性工具和内蕴性工具 ,首次提出词典的易懂性 (度 )和易得性(度 )这一表述并加以详细探讨 ,进而对此提出了一系列实施建议 ,以期待未来能产生较为完善的对外汉语学习单语词典。
2004年06期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7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559 ] - 郭胜春
本研究以构词语素义与词义存在一定关联的复合词为对象 ,考察学习汉语已满一年的非日韩留学生在缺乏语境的条件下推测新词词义的能力。结果发现 ,合成词的内部结构方式、构词语素的显义程度及其他一些因素均能影响词义的获得 ;对于“词义等于语素义直接加合”的加合型生词 ,学习者“自悟”词义的能力十分有限。由此 ,我们提出一种强调“合”的词汇教学思路及相应的教学建议 ,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学习词义 ,把握语素分析的“度”。
2004年06期 2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9 ] |[阅读次数:339 ] - 李晓利
目前的英语教学强调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阅读课这种传统的课程设置由于缺乏功能性和时效性而逐渐失去了在英语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这是一个应该引起英语教学者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传统英语阅读教学的不足 ,并提出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课功能性和时效性的几点建议。
2004年06期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9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367 ] - 储泽祥
本文首先指出了“处所宾语”一个术语两种内涵的情况 ,接着讨论了用“V +哪儿”判定处所角色宾语的不足之处 ,并提出判定处所角色宾语的双层形式标准。文章强调在判定处所角色宾语时要注意典型性问题 ,不典型的处所角色宾语 ,其形式上也有所表现。
2004年06期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6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2 ] |[阅读次数:365 ] - 吴恩锋
认知语言学注重研究概念的意向图示 ,强调意义不是来自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对应 ,而是来源于人类的身体经验和社会经验。Lakoff与Johnson主张隐喻是人类概念系统的固有特性 ,它使人能够运用来源域里的知识结构来彰显目标域里的知识结构。Morten提出的词汇生成模型强调词及词义产生于词汇生成机制所提供的听觉信息、视觉信息、语境信息等多种信息的激活。通过分析与“心”有关的词汇和句子中广泛存在的隐喻现象 ,可以发现汉语中存在着一个复杂而有序的隐喻认知系统。
2004年06期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9 ] |[阅读次数:405 ] - 李红印
本文从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分析了汉语色彩范畴的表达方式和规则 ,以期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学习词典编纂。研究表明 ,在词汇层面 ,汉语主要通过“辨色词”、“指色词”和“描色词”三类颜色词来表达色彩范畴 ;在句法层面 ,三类颜色词通过与其他词的组合来分辨色彩、指称色彩和描绘色彩 ,进行色彩表达。文章通过大量例句展示了三类颜色词表达色彩范畴的具体方式和规则。
2004年06期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6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4 ] |[阅读次数:376 ] - 2004年06期 62-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2 ]
- 杨建国
本文从流行语评选的需要出发 ,首先对“流行”做了界定 ,并从语言学研究的角度对流行语做了较为细致的分析 ;同时 ,借助计算机技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和语料库技术 ,对一些大众已经认同的流行语的最高频度、最大散布度、最大流通度、大致流行周期和基本特点做了统计分析 ,为合理筛选、客观评定流行语提供了比较可靠的依据。
2004年06期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4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0 ] |[阅读次数:449 ] - 莫彭龄
“词”可以从词汇、语法、修辞三个角度进行考察。词汇的“词”和语法的“词”、修辞的“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无论是它们内部还是相互之间 ,都在运动变化着 ,既有量变 ,也有质变。正确认识这种变化 ,对于正确认识语言的发展规律 ,对于语言教学和研究 ,对于语言词典的编纂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4年06期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8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333 ] - 2004年06期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5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3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