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与研究

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

简讯

  • 中国语言学展望——北语专家与主编的对话在北京举行

    魏兆惠;王丽;

    <正>由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与科研处共同主办的"中国语言学展望——北语专家与主编的对话",2011年4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论坛的期刊主编或主编代表有《民族语文》赵明鸣、蓝庆元,《语言研究》黄树先、程邦雄,《语文研究》李小平,《古汉语研究》唐贤清,

    2011年03期 No.149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总结会在南京召开

    <正>2011年4月7月,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总结会在南京举行。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李卫红,江苏省副省长、省语委主任曹卫星出席并讲话。国家语委副主任李宇明主持会议。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侯大康、如皋市教育局副局长姜

    2011年03期 No.149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二语学习中母语词义误推的类型与特点

    张博;

    二语学习中的"母语词义误推"可分为义位误推、义域误推和语义特征误推三种类型。通常是由非常用义向常用义推移,意义关系近、抽象度高则易发生词义误推。研究母语词义误推,对于理性地探寻二语学习者特异性词语错误的根源、认识不同类型的词义误推对语言表达的影响力并采取适宜的消解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03期 No.149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30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8 ] |[阅读次数:0 ]
  • 上下文语境对汉语阅读中词汇学习的影响——一项基于自然阅读的调查报告

    干红梅;

    通过自然阅读后的口头报告和录音转写,我们发现上下文语境对自然阅读中的词汇学习有以下影响:语境的丰富程度会影响目标词的学习,强语境能降低词语的学习难度,尤其是对不透明词的学习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前语境对学习目标词在语义理解上起到了铺垫和降低难度的作用,比后语境的促进作用更大;语境具有距离效应;不同语义类型的语境影响目标词的学习,但具体情况非常复杂;语境中含否定词的目标词语义容易猜反。

    2011年03期 No.149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8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1 ]
  • “了”的使用机制及教学策略

    王媛;

    本文根据"了"的语法意义及句法表达情况,着重从"事件"表达的角度探讨"了"的使用机制和句法形式上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的教学思路。

    2011年03期 No.149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6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新闻听力课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教学手段的优化

    李斌;王红娟;

    本文分析了当前影响汉语新闻听力课教学效率的几个问题,指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办法。

    2011年03期 No.149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9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述评

    罗青松;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进行了初步的回顾与总结,从目标定位、教学理念与方法、课堂教学、语篇指导等方面,对相关研究及主要观点进行了介绍评价,并针对写作教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2011年03期 No.149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76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6 ] |[阅读次数:0 ]
  • CPSI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刘莉;

    本研究提出针对美国学生认知风格的CPSI教学模式,并运用测试和问卷,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CPSI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学生普遍认为可以接受该模式。这项研究结果是英语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相互借鉴的良好例证,对促进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1年03期 No.149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8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逻辑转喻的半能产性与多种解释

    宋作艳;

    本文通过对汉语中部分转喻动词的考察,从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角度重新分析了逻辑转喻的半能产性和多种解释。文章认为,逻辑转喻结构本质上是一种压缩结构,其生成是压缩过程,而其理解和解释则是解压缩的过程。逻辑转喻的半能产性主要源于语言的规约化,其生成可以通过细化的规则来控制;其解释是转喻动词和宾语名词共同作用的结果,转喻动词对生成和解释有更细致的语义限制。

    2011年03期 No.149 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0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这么”、“那么”的逻辑关系差异探析

    李晋霞;

    现代汉语中,"这么"常表示连贯关系,如"这么一P,(就)Q";"那么"则常表示推断关系,如"如果……那么……"、"既然……那么……"等。本文通过考察"这么"、"那么"成为关系词语的历时过程,探求造成上述逻辑关系差异的原因。认为:具有"指示"、"近指"功能的"这么"倾向于演变为连贯关系词语,具有"称代"、"远指"功能的"那么"倾向于演变为推断关系词语。现代汉语推断关系词语"那么"来自《红楼梦》时代称代用法的"那么着"。

    2011年03期 No.149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6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致使合成词的类型及致使语义要素的呈现与成分凝固度

    孟凯;

    本文穷尽性地检索出《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所收的578个双音致使合成词,以致使义的获得方式为分类视点,在词汇/词法层面对致使合成词进行全面梳理,将其分为五种类型:转类型、动宾型(X+N役事)、动结型(X+Y结)、使令成分型和"-化"缀型。深入观察可以发现,完整的致使语义结构所需的致事、致使方式、役事和致使结果四个语义要素不可能全部显化于合成词表层,而五类致使合成词对四个语义要素的呈现也形成了高、中、低三级梯度。而且,这个梯度又与构词成分的凝固度形成了反向关联。本研究显示,特定语义范畴内合成词/复合词的形式与意义、词义与词法的关联性和对应性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2011年03期 No.149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话语标记“谁知”的共时与历时考察

    胡德明;

    "谁知"从上古的反问用法经过中古的"反问+感叹"用法和陈述用法,到唐代演化为反预期的话语标记。宋元时期,话语标记的用法臻于成熟,语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没有人知道——谁曾料想到、谁也没想到——不曾料到——不料,演变条件为:以陈述性小句做宾语;表述的感叹化、陈述化;指称的虚无化。

    2011年03期 No.149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4 ] |[阅读次数:0 ]
  • 汉字发展中的成字化

    齐元涛;符渝;

    汉字构件有成字构件和非字构件之分。成字构件可以独用,与语言中的词有对应关系,容易记忆且构字能力强;非字构件不能独用,与语言中的词不对应,没有读音,不容易记忆且构字能力弱。人们在书写汉字时会将非字构件写成与之近似的成字构件,这是人们追求汉字理据和汉字系统的表现,而在这一过程中滋生的异体字又对汉字的系统性造成了干扰。

    2011年03期 No.149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论夸张策略的顺应性

    庞加光;许小艳;

    夸张的实施是一个为顺应不同语境参量而对语言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调控与策划的过程,具有强元语用意识特征和动态商洽性。该过程表现为交际者对物理维度参量有意图的操控,即做出显著地偏离事物真实状态的语言选择,以此来顺应社交维度和心理维度的参量,因而生成两类不同的语用功能。此外,夸张表达会随使用频率的提高而逐渐被规约化。

    2011年03期 No.149 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7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律师代理词中介入资源的顺应性分析

    袁传有;胡锦芬;

    本文将评价理论和顺应论有机结合,建立了一个介入资源顺应分析模式,用来分析律师代理词中介入资源的使用规律并解释律师如何动态地选择介入资源以顺应语境,最终实现交际目的。研究发现,代理词中使用较多的介入资源有否定、反驳、背书、接纳、承认等资源。而这些介入资源是律师为了顺应法官和听众的接受心理、律师自己的心理动机、法庭言语规范、庭审各方权力关系而做出的语言选择。其中,反驳、接纳、背书、承认多是对心理世界的顺应,否定、接纳、背书多是对社交世界的顺应。但在交际中,律师不会只考虑顺应一种因素,而往往是三种因素共同起作用。此外,在交际中,律师所选择的语言顺应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交际的进展、事态的发展以及交际双方关系的变化随时做出动态的调整。

    2011年03期 No.149 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0 ]
  • 心理安慰话语的选择策略

    李佳源;

    心理安慰话语是对持有消极心理的个体进行心理安慰的语言,选择好的安慰话语能较快地消除他人的消极情绪,取得理想的效果。安慰话语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在命题内容、准备、本质与真诚四方面具有自身显著的特征与规则,根据这些特征与规则能确定哪些可做安慰话语,哪些是非安慰话语;安慰话语往往体现出"个体中心性"程度的差异,据此可将其分为低度个体中心性安慰话语、适度个体中心性安慰话语与高度个体中心性话语,这种划分有其对应的心理基础。高度个体中心性安慰话语是较理想的安慰话语,在不同的安慰阶段可以有效地使用此种话语。

    2011年03期 No.149 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8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汉语网络交友言谈之个体主义研究

    谢佳玲;

    本文以台湾交友网站为例,探讨虚拟情境下的认知与语言特征是否保留汉语的传统文化取向。结果显示,网民的语篇内容侧重描述自我意识形态和个性;语言形式则偏好以语用功能透明的祈使句与语气词表达个人观感。结论指出,汉语人士于网络社会展现个体主义,彰显自我更重于结交朋友,发展出异于现实世界的交际模式。

    2011年03期 No.149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英语热”与我国外语教育的新发展

    钟玲;李建华;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汉语和外语关系问题的认识的调查,试图分析我国英语热的根源及其后果,指出英语热不仅是殖民时代西方帝国进行殖民霸权的结果,也是后殖民时期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一方面需要认识到语言对于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重要作用,继续加强外语教育,同时也需认识到,在现阶段外语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英语教育,还应包括除英语之外的多种外语的教育,应该语言精英教育与语言素质教育并举。

    2011年03期 No.149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7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