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志耘;
<正>2001年11月8日,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今北京语言大学)人事处下文(校人通字【2001】24号),称:"撤销原‘学报编辑部’、‘语言教学研究所’,设立‘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语言研究所’;原‘学报编辑部’中《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并入该所。研究人员编制按常驻与驻所研究相
2011年04期 No.15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02 ] - 沈家煊;
朱先生自认为在摆脱印欧语眼光为主导的传统观念的道路上只是前进了很小的一步,然而这很小的一步正是朱先生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学术遗产。本文认为,朱先生的重要贡献有两项:一,在将分布原理和层次分析法运用于汉语语法分析的时候揭示出汉语不同于印欧语的两个重要特点,建立起比较适应汉语实际的"以词组为本位"的语法体系;二,在建立汉语语法体系的时候明确提出简明性和严谨性同等重要的原则并加以贯彻,使汉语语法研究更加"科学化"。朱先生的理论和体系不是说后人不能修正,但是修正的前提是先要正确理解朱先生,先要搞清楚朱先生究竟是怎么想的和为什么这么想,不然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把朱先生留下的学术遗产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廉价处理掉了。本文最后说明我们关于汉语名词和动词的新观点只是覆盖而不是推翻朱先生的理论。
2011年04期 No.150 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37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523 ] - 蒋绍愚;
本文分析了"吃饭"、"穿衣"这两个概念在汉语不同历史阶段的表达形式的差异,指出人们对一个事件中动作和对象的认知,有时是把它们包含在一个词的语义构成中来表达,有时是用两个词的语法组合来表达。词的语义构成不同,它所能进入的语法组合也就不同。词汇和语法是有关联的。
2011年04期 No.150 2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389 ] <正>《中国西南濒危文字图录——清华百年西南濒危文字展选》,赵丽明、宋兆麟编,学苑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150元。《神奇的刺青——西双版纳文身调查》,赵丽明、许多多等著,学苑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68元。
2011年04期 No.150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7 ] - 刘丹青;
本文尝试从跨方言的角度探讨汉语史上的语法类型特点在今天的留存和消失现象,以更加全面地认识汉语语法类型和语法库藏的历时动态。已不见于普通话但至少在某些方言中仍然留存的汉语史特点有:1.代词没有单复数之分;2."VOR"动结式;3.VOAsp(体标记)语序;4.完整体和持续体共用体助词。在所考察的全部方言中都消失的汉语史特点有:1.代词宾语的有条件前置;2.否定代词(莫、靡)和否定介词(微);3.无核关系代词(所);4."数词+名词"作为基本的表数量结构;5.名词谓语判断句(夫子,圣人也)作为判断句的基本类型;6.名词性方式比拟状语(人立、蚕食、鱼贯)。
2011年04期 No.150 2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2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764 ] - 崔希亮;
本文主要探讨现代汉语语气词"哈"的情态意义和语篇功能。"哈"只出现在会话语境中,在语篇中不表达命题意义,只表达情态意义,其核心意义就是"寻求证实或认同"、"赞同或附和"、"表示惊异",这些都是说者与听者互动的要求。"哈"表达的是说话人的一种主观态度,它是汉语对话语篇中交互主观性的标记。
2011年04期 No.150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4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0 ] |[阅读次数:613 ] - 张谊生;
根据分布与用频,当代汉语"X速"可分为三类:实副词、兼类词、前加词。典型或兼类的实副词均保留着实词的特点,功能上可以充当指称或修饰性成分的状语;语义上可以划分出迅捷度不等的三类。由于各词的源义积淀与形象色彩略有不同,使用中经常共现配合。"X速"因为词化、专化、转化与简化等动因而副词化;总体发展趋势是词义特色逐步淡化而搭配范围扩大,摹状功能扩展而非状功能逐渐弱化乃至消亡。
2011年04期 No.150 4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1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509 ] - 邵敬敏;王宜广;
本文首先对表示"庆幸"义的"幸亏"类副词的词义解释进行匡正,进而建立相应的句法模式:完整式、前省式和后省式。并在比较的基础上,指出"幸亏"类副词各自的句法语义特点。重点讨论该类副词的虚化轨迹,指出它们是三个不同历史层次的叠加。
2011年04期 No.150 5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382 ] - 高明乐;
动词的配价结构是确定动词类型的重要依据,而动词类型决定了动词语义角色向句法论元的映射。本文通过对英、汉不同类型动词的对比与分析认为,尽管动词配价与动词的语义特征关系密切,但最终表现为句法特征。由于句法特征更容易识别并可以简化语义角色与句法论元的映现机制,本文支持动词类型划分的句法特征决定论。并由此认为在形式上汉语非宾格动词没有单独划类的意义,同时指出汉语动词类型的个性特点,强调划类时要严格基于汉语的语法事实。
2011年04期 No.150 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1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440 ] - 江荻;
本文以英语等印欧语言的重音、非洲语言的重调、东亚和东南亚语言的声调讨论语音材料选用和语音材料的组织方式及其后果,并尝试透过其间的差异来揭示不同类型语言的词音节形式与语音材料的关系。文章讨论了与声调和重调相关的重音问题;重点对比分析了汉语和非洲语言的音高调,重新界定非洲语言音高调性质并用"重调"名之;提出音高材料组织规则:重调是由多音节性词形结构的音高组合对比形成的,声调是由单音节性词形结构的音高聚合对比形成的;重音、重调和声调或是以不同材料或是以不同组织方式达成的语法化语音要素,是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2011年04期 No.150 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8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364 ] - 党怀兴;陶生魁;
春秋战国至明清,在文献中,"前后左右"与"南北东西"在作为地理方位时是相匹配的。这种匹配取决于中国大陆所处北半球的特殊地理位置与环境,"坐北朝南"南向方位决定了我们的祖先在方位上的选择只能是"前后左右"与"南北东西"这样相配,由此又衍生出一系列的新的文化意义。
2011年04期 No.150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6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2 ] - 赵金铭;
本文总结"十一五"期间国际汉语教育在学科发展、研究领域、标准建设及汉语传播方略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指出研究的薄弱环节;展望"十二五"期间国际汉语教育研究的学术前沿,预测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方向。
2011年04期 No.150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56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4 ] |[阅读次数:477 ] - 戴曼纯;
根据Chomsky的语言设计,语言之间的差异在于参数设置,参数设置的关键在于将特征组装成词项。Lard iere据此提出的二语习得特征组装假说认为一切特征皆可及,特征对比能识别;二语习得者将特征重新组合在L2词项上。本文旨在讨论二语习得中的特征及特征组装,分析特征重组与词项组装的问题,阐述特征组装假说的理论贡献和局限性。本文认为,特征重组是一个值得探索的二语习得研究范式。
2011年04期 No.150 9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2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533 ] - 梁宇;
本文具体论述了"体验式教学"蕴含的人本主义观点及其对第二语言教学的意义,说明在国际汉语教材设计实践中如何增加"可理解输入"、促进"使用语言表达意义"和"意义协商"、满足"个性化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真正实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2011年04期 No.150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0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439 ] - 李文丹;
本文基于在美国高校开设中国书法课的经验,讨论有关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讲授方法等一系列问题。文章指出,由于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的不同,在美国高校开设的中国书法课,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上与国内传统的书法教学有很大的不同。根据西方学生的兴趣和特点,为他们开设的书法课除了传授毛笔书写的技能以外,还应该注重知识技能的广度和历史文化的深度,教学活动需要多样化,课堂讲授也应该为他们提供特殊的视角,使对中国书法有兴趣的各类学生都能获益。
2011年04期 No.150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8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459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