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yj-xs-20200807015
打破时空的录播教学体系
闻亭 高扬 彭锦维
人类社会是空间和时间的组合,语言传播的目的也是让不同空间、时间中的人类可以沟通,理想的语言教学也应当打破时空的存在。疫情出现后本学期海外学生在线学习汉语,我们有三个班的学生处于非常不同的时区,也就是空间中,难以实现即时的直播。我们同层次的三位老师形成团队,共同讨论后每人制作一周的非即时录播课,这种高效的方式也让我们能个性化地辅助各班学生的汉语学习。
一、即时直播与非即时录播的比较
直播和录播是两种不同的传播方式,直播的收看人群比较固定,可以说是点对点的传播,录播传播的范围较广,可以说是点对面。下面是我们从本学习课程情况出发,对即时直播和非即时录播的初步比较。
|
即时直播
|
非即时录播
|
传播渠道
|
直接
|
间接
|
交互频次
|
交互更多
|
交互较少
|
传播人数
|
人数有限
|
人数更多
|
信息提取
|
当时、完整
|
随时、碎片化
|
传播者投入
|
多为教师个体
|
可以团队合作
|
传播利用率
|
一次性
|
资源库
|
投入产出比
|
持续平行投入
|
前期录制+后期维护
|
直播与录播更有千秋,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的是一场组合战役,因此我们建立了录播教学体系。
二、录播教学体系的搭建
本学期尝试的录播教学体系由三部分组成,主体课程录播、全班或分组的互动、学习系统管理。具体的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八个步骤。
1. 学习前阶段
(1)教师制定详细的整体教学体系、每周教学中对学生的具体要求。
(2)教师制作PPT、精密思考录制脚本。
(3)教师录制、剪辑、上传。
2. 学习中阶段
(1)学生学习主体课程。
(2)师生进行全班或分组的互动。
(3)学生完成作业。
3.学习后阶段
(1)师生面向全班或者一对一进行反馈。
(2)学生根据情况再次观看录播课,查缺补漏。
在以上的步骤中,学习前的“精密思考录制脚本”及学习后的“反馈”非常关键,是对不能面对面教学或者直播互动的有效补充。在思考脚本时,团队的老师经常会把自己的教学语言全都写出来,之后再进行录制。在反馈中,我们每一课书之后,会对每一位同学进行个人化、人性化的辅导,辅导的内容除了学习中的问题,也有根据学习者特点提出的的学习策略,以及个体因素上态度、动机的调整。语言是人与人的互动与沟通,我们也力求打造有温度的汉语课。
在学习系统管理中,我们本学期主要依靠教师和助教一起收集、整理、反馈,下学期我们将尝试北语的慕课平台,利用超星学习通系统更为高效地运转。
三、录播教学体系的优势
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我们发现,录播教学体系的很多优势。
第一,在课程建设上,可以让内容更充实、语言更准确、讲解更细致、分类更精准。
第二,在学生的收获上,更多地区、不同时区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化整为零地学习课程。通过与直播相配合的个性化互动、反馈,也可以增加学生的操练,包容不同网络条件的学生,同时引导他们适应后疫情时代的学习。
第三,在教师培养上,共同讨论后分工制作录播课,节省了教师的时间,同时在集体备课中团队的教学素质得到了提高发展。
第四,在全球资源方面,经过精雕细琢的录播课有利于精品资源建设与共享。
因此,录播教学体系是一项打破时间空间、打造教育精品、世界共同分享的工程。
在后疫情时代的教学中,线上课程将不可或缺,我们正在驶向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充满合作、共享的未来!
作者简介
闻亭,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部汉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及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的教学及研究,曾获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高校)一等奖、带领团队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电邮:wenting@blcu.edu.cn。
高扬,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部汉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教学法、教材。作为主要研发人员参与《HSK考试大纲》、《YCT考试大纲》的研发工作,编写HSK、YCT考试相关书籍数种。曾获北京语言大学教学标兵称号。
电邮:gaoyang@blcu.edu.cn。
彭锦维,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部汉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语法及教学法的研究,曾作为核心成员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电邮:pengjinwei@blcu.edu.cn。